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日前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大会”上的发言,格外受到关注。她在以《全球化,资本市场发展与公司治理》为议题的主题发言中指出,中国证监会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正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执法、执法、再执法,作为监管者在推动公司治理中将严惩违规行为。
史美伦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潜力:国民生产总值预期今后几年保持年平均7%的增长速度;截至今年8月31日,资本市场拥有115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4.8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数达到6500万;国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国企进一步改革的融资需求将使这些储蓄得到更有效的使用;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发展。
史美伦表示,资本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对市场的信心,如果我国资本市场的质量得不到提升,上述潜力将无法成为现实,而一个健康持久的市场主要由知情的投资者、运作良好的公司、合格且专业的中介机构、公平而透明的监管以及强有力的执法等要素构成。同时,市场的发展依赖于市场的公信力和投资者的信心。最近,我国市场出现的违规现象,包括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管理人员侵占公司资金、做假帐、滥用募股资金、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等,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是薄弱的。所以大家看到,上市公司的董事和管理人员对责任和诚信义务的意识淡薄,漠视股东的权利和利益,管理上存在过失行为,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市场的公正性。
史美伦从中国公司治理的演变,阐述了中国公司治理薄弱的原因。她说,虽然从1993年到现在,《公司法》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法律框架,资本市场的出现使国有企业上市成为现实,然而,国企改制上市多数是“形至而实不至”,很多上市公司的表现不像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由省级或地方政府任命,上市公司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与其控股股东实现“三分开”,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史美伦指出,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中国证监会正在采取以下措施:制订《公司治理的基本标准及原则》,将于本次会议上讨论;要求各上市公司董事会在2003年6月之前至少拥有三分之一独立董事,在5年内发展一大批独立董事,并期望他们在3至5年时间内在公司治理方面产生影响;在诚信义务方面对董事进行培训;通过投资者教育计划来提高全社会的公司治理意识;改革管理层报酬制度、创造激励和绩效评价机制;执法、执法、再执法! (尚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