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我省开展治理“三乱”,减轻企业负担工作以来,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取消向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2000余项,涉及资金近9亿元,查处“三乱”典型案件47起。
我省治乱减负工作动手早,从1995年以来着手取消不符合中央及省上规定的向企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款、集资、基金和各种摊派,并围绕整顿电价、工商登记收费、中介组织收费等问题进行了治理,使这些行业的收费逐步趋向规范。
几年来,全省共查处“三乱”典型案件47起,受党纪政纪处分的10人。如去年临潼顺腾公司反映新丰工业园区乱收费及区电力局刁难企业的问题,经调查核实后,对区电力局长给予撤职处分,给已退休的原局长降级处分。合阳县电力局所属同家庄供电站强行向企业收取已明令取消的用电保证金问题,经核实后除将收取的费用退还企业外,给该所所长行政记大过处分。还有榆林市自来水公司收取企业的水增容费等。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件的查处,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刹住了“三乱”反弹的势头,治理了经济环境,企业比较满意。
同时,为增强企业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使其敢于运用法律的有利武器抵制“三乱”,我省先后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体企业及外资企业中聘请了2000多名企业负担监督员。仅渭河化肥厂的减负监督员去年通过监督,拒付几项违规收费,为厂内节约资金340多万元。
近期,各地市、省级各部门要集中时间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理。以加大乡镇企业治乱减负为重点,全面取消不符合规定的涉及乡镇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基金项目,并限期取消。在清理整顿期间,除国家、法规规定外,不再出台新的向乡镇企业的收费项目,加大查处重点案件力度,今年第三季度,组织一次全省性的乡镇企业治乱减负大检查。 本报记者 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