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混”字小议

2023年10月12日

□文/武伦

常常听到人们见面时的一句问候语:“现在‘混”得咋样?”“就那样。混呗!”一个“混”字,成了当今社会上的一种生活俚语。我想,这恐怕要给社会科学工作者增添一个研究课题。因为,“混”字,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为什么人们把“混”字常挂在嘴边呢?究其原因,是人们觉得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有违背情理常规,且无力回转,是无奈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言蔽之,借此一聊心态。

那么情理常规是什么呢?我思量之后,觉得是对与否,善与恶的一个临界线。这个临界线,我想应该是“法”。国无“法”而不立。无“法”可依,对与否,善与恶就难以区别!有“法”不依,善与恶就无从赏罚!赏是为了劝善、扬善;罚是为了惩恶、抑恶。赏不当就不能劝善、扬善;罚不当则不足以惩恶、抑恶!有功不赏是堵塞了人们向好的道路,有恶不除是鼓励人们为非作歹。因此,为政者若是处事不公,当赏不赏,当罚不罚,那将会有扰视听。社会上就会出现香的不香,臭的不臭。平民无罪而罚,权势者虽有罪无罚,难免众人说道。或者是见怪不怪、麻木处之。

当然,依“法”办事,只能治乱,而不能治本,治本在于施教于人,使其知“法”,而不犯“法”。我想,这恐怕就是最近媒体上常说的法治吧!假若为政者施于法治,秉公执法,人们口中的“混”字将会逐渐地减少。

上篇:审视“处分”
下篇:《冬天不冷》让人哭让人笑王刚杨立新争做好丈夫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0/29/30112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