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感触树木

2023年10月12日

□文/赵熊

最近有两件事,都与树相关。

星期天去岳丈家,正好看到“娘家”的几个兄弟姊妹们在屋外采收无花果果实。有人用长竹竿往下勾,另几个则张着一大块塑料布在树下接,更有孩子们在周围拾取散落的果子。那景象真是一首温馨的田园诗,充满着绿色的美感。其实这是在城市,在一幢极普通的职工家属楼边。

岳父退休后喜欢栽花种草,后来不知从哪儿弄了一棵无花果树苗,便栽在楼后空地上。这树苗可真体贴老爷子的心思,一年壮似一年,不几年就开花结果了。当然,花是隐在花托里的,人们通常看不见,所以才有了无花果这个名儿。如今大概有十年了,果树根深叶茂,不仅给居处平添了一片绿荫,每年从夏到秋,还用其果实给全家人奉上丝丝甜蜜。

一棵树,一棵普普通通的树,因为仅仅受到了人的一点关爱,它便奉献给许多人荫凉和甜蜜,以及精神上的欢愉,特别是这后一点,正是都市人生活和生命中所亟需的。

再先几天,因为应邀题写了“中华女职工世纪林”几个字,便随省总工会的同志去了趟延安。

提起延安,印象里是无数的沟沟峁峁,贫瘠的黄土高原。当然,还有“革命”这个带有硬派特色的词汇。在中国的历史上,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能和“革命”结缘的,往往是“穷困”。穷困的根源,除了社会的和主观的种种因素之外,自然环境是很关键的因素。

在甘泉县下寺湾镇,我们去了“陕西职工世纪林”,钱是职工捐的,树则由当地农民栽种、护理,倒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工农联盟”。漫漫山坡上,原先种谷物的土地陆续改种树木。树苗太小,从山下看不出什么来,待到了山顶,便见一层层结实规整的鱼鳞坑随山而布,蔚为壮观。那天天气极佳,大朵的云彩在湛蓝的天上飘动着,将陕北高原陪衬得更为雄强,只是那土色太多了点。我从心里祈盼这些弱小的树苗能快些成长,好让生命的绿色支撑得起无垠的蓝天。

“中华女职工世纪林”营造在宝塔山上。曾经(且继续)以博大的胸怀养育无数儿女的母亲,今天又以伟大的母性率先发动造林工程。于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乳汁”便浸入了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之中。山上原有一些林木,由于环境恶劣,树木一年只有几个月的生长期,二三十年的树干也不过碗口粗,且大多在老化枯死。如今,数千亩的新苗重新植入,“中直机关女职工林”,“北京女职工林”,“陕西女职工林”,“上海女职工林”,“天津女职工林”,“广东女职工林”……,这些散布在山上的标志碑,预示着宝塔山明天的秀美葱茏。

和自然相比,人类仍是那样的渺小。黄土高原何止千亩万亩,植树造林自不是朝夕之功,除了主动地改造自然,首先不要主动地破坏自然才是良方。记得看过一部叫《人猿星球》的美国大片,是说几个未来世界的地球宇航员,阴差阳错地降落在一个荒芜的、以人猿为主要生物的星球上的种种遭遇。具有警示意义的是,他们最终才明白,这个已经退化为原始时代的地方,其实就是他们原来的家园——地球。

今天,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树的生存状态正是我们人的生存状态的最好写照。愿树常绿,人常乐。

8月8日于面墙斋

上篇:图片新闻
下篇:冬游兰亭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0/2001103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0/30/30116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