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杨凌示范区农民靠科技致富

2023年10月14日

本报讯 金坤公司给杨凌示范区西卜村农户出售30只胚胎羊,顺产后每只以6000元收回,使许多农民朋友尝到利用高科技致富的甜头。为提高农民收入,近几年,杨凌示范区始终依靠自身的农业科技优势,不断加大对农村科技示范的投入,以良种、名优新特果品、苗木花卉、畜牧养殖和绿色无公害蔬菜“五大产业”为支柱,努力培育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为保证农民增收工作落到实处,示范区从区内调入了45名科技人员和干部168名,深入全区71个行政村摸底子、选项目、定规划,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农林科大针对五泉镇毕公村养鸡户较多这一特点,指导农民大力发展笼养鸡,养鸡规模达到8万只,在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中,示范区确定了政府贴息三年,信用社向农户贷款、工商局对大户注册公司免收注册费等办法,加大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目前,信用社已发放到户贴息贷款48.4万元。

为让农民尽快尝到发展产业的甜头,杨凌示范区从抓龙头企业入手,推行“企业+农户”模式,让农民在参与产业之初就吃上“定心丸”。今年以来该示范区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在94平方公里内共安排了秦川牛产业化示范基地等12个示范基地,项目总经费达254万元。

目前,全区的农业结构日趋合理,全区的奶牛已由年初的2600头发展到5100头。奶山羊由1750只发展到3175只;增长率分别为96%和81%。蛋鸡也增加到41.6万只。与此同时,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种植业快速发展,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688座,苗木、花卉、牧草种植面积由2200亩发展到3600亩,增长率为64%,名优杂果发展到6415亩,良种面积达到3.2万亩,各类农业种植设施园和养殖小区已发展到20多个。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形成,带动了农民增收,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97年的1396元增长到2001年的2000元,是1997年的1.43倍。

本报记者 阎冬

上篇:安康电务段注重发挥各级干部的“马达”效应
下篇:图片新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06/3043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