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在祁连山下的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生活着一些身材高大,肤色深红,鼻梁高耸,眼窝深陷,毛发棕色弯曲,具有明显欧洲人相貌特征的人,人们将其称为“黄毛部落”。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关意权与其长子关亨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考证,认为他们是2000多年前古代罗马人的后裔——

中国有一个古罗马人村落

2023年10月14日

□文/非可

在中国西部,有一条介于甘肃与青海的山脉,这就是著名的祁连山。它高耸入云,气势雄壮,沟壑纵横,雪峰挺立,一副伟岸的势态衬托着西部独有的气魄。自古以来,它那雪山融化的雪水一直滋润脚下的中华多个民族的繁衍与生息,也造就了一部色彩纷呈的西部文化史。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它山脚下的甘肃永昌县境内的者来寨,一直生活着一些身材高大,肤色深红,鼻梁高耸,眼睛深陷,毛发棕色弯曲,具有明显欧洲人相貌特征的人。人们将这里称为“黄毛部落”。有人统计,400多人的者来寨,具有这些特征的人有200多个。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然呢?

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关意权与其长子关亨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考证,认为生活在者来寨的许多村民都是2000多年前古代罗马人的后裔!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占人类研究所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科研人员抽取了者来寨300多人的血样进行DNA测试,得出的结论是:者来寨人具有欧洲人血统。

最近,关氏父子合著的42万字的有关此项研究的著作《骊靬人》已正式脱稿。

这个村落,不少人有着欧洲人的相貌,有人将此称为“黄毛部落”

在雄伟的祁连山下的永昌县境内,一条小小的河流从遥远的雪峰上淌下,静静地爬向山脚下空寂的大漠。而多少年来,一群老老小小则在这靠近大漠边缘的古老村庄将这生命之水汲起,一直保证着他们的生存与繁衍,这个村庄就是者来寨。

者来寨原本是一个古老的具有异国情调的土城堡。很早的时候,它那高大的城墙和坚实的城门不知抵御了多少次大漠上秃头匪徒的袭扰。然而,西部高原毒辣辣的阳光和有力的风沙让城堡在岁月的风化中慢慢地走了样。到了20世纪后,城堡渐渐成了断壁残垣。但是,不管千变万化,者来寨的人们却一直保持着他们固有的民俗。多少年来,他们一直喜欢吃比萨饼,喜欢斗牛,喜欢更多的属于他们自己的习惯。民俗的顽韧胜过了当初看来是坚不可摧的城堡。

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由来已久,他们常常吃着类似欧洲人做的比萨饼。同时他们还一直保持着一种对牛的传统崇拜,比如每到节日总要做一些类似牛头的面食做祭祀之用,同时村民们经常有人手执红布进行斗牛表演。

这些富有欧洲情调的习俗在这片大漠中的村落中当属独一无二,但是这里还有更明显有别于其它地方的特殊之处,那就是这里的每一代人总有一些相貌酷似欧洲人生活在这里。

这些人,大都是身材高大,高鼻梁,眼窝深,头发棕黄并弯曲,一副欧洲人的长相。但是,他们并没有见过欧洲人,倒是有一些偶尔来此的外地人,对这些人的长相表示惊诧。者来寨为此感到不安。人们将这些人称为“黄毛”,外人则将者来寨称为“黄毛部落”。据者来寨的老人们讲,很早以前,具有这种特征的人很多,而后来则显少些,但是直到今天,具有“黄毛”特征的人还不在少数。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在丧葬风俗也保持着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那就是在埋葬死者的时候一定让他的头朝向西面……

那么——在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者来寨的人们为什么一直规规矩矩地恪守着这些完全属于自己的民俗,他们当中很多人的相貌特征为什么与欧洲人相象?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关意权教授和他的儿子关亨找到了一份特别的答案:这些人是罗马人的后裔。

他发现:2000多年前一支罗马军团突然消失与中国设立骊靬县的时间大致相同

关意权,已在两年前倒在了这项研究的案头,时年78岁。他去世后,其长子关亨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毅然辞去了工作,继续整理、撰写父亲去世前没有写完的有关者来寨“黄毛部落”的专著。最近,这部42万字的专著终于封笔。

其实,直到20世纪90年代,关意权才踏进者来寨。那时候,外界人并没有人知道这个与众不同的“黄毛部落”。这个发现让他格外惊喜,因为这个部落为他的“一支罗马军队定居于中国河西地区”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他的这项历史研究起源于70年代。

关意权,满族,1921年生于黑龙江双城,1944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曾在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获第一名,1945年曾在重庆做抗战英文翻译。解放后,关意权到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历史系任教。在执教之余,关意权常常进行多项民族历史的研究。

1975年,一直从事中亚史、罗马帝国东迁研究的历史系教授关意权在对照罗马史和中国史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2000多年前一支罗马军团在征战中突然消失与中国设立骊靬县的时间大致相同,而“骊靬”则是过去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过去,中国将罗马帝国称为“大秦”,也称为“力乾”、“骊靬”等。那么,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这是一闪念的发现,使关意权决定要进行深入的探究。

罗马军团神秘消失成为千古谜案。近年史学研究认为:其残部被汉代将士所俘

关意权在研究中亚史时得知:2000多年前,一支6000人罗马帝国的东征军团神秘消失。

公元前54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出兵四万,由克拉苏统帅军队进行征战,在安息(今伊朗)如入无人之境,在那里获取了大片的土地并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宝。一年后,当这支耀武扬威的军队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却陷入了重围。孤军深入,腹背受敌,四面楚歌,他们在安息人强有力的围攻下很快被打得四分五裂,溃不成军。在此惨败之后,余部退向亚美尼亚,但就在这时,波斯的军队又出其不意地将他们包围起来,经过几天的激战,大部分士兵都被杀死,只有克拉苏的长子所指挥的第一军团的6000人侥幸逃脱灭顶之灾。而克拉苏被俘后则被安息人杀死。几年之后,罗马帝国与安息又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之后,终于不再交战而化干戈为玉帛,两国签订了和约。而这时,双方开始相互遣返战争俘虏。遣返之后,罗马人大失所望:当年突围出来的第一军团竟然没有一丝踪影。

第一军团的消失一直成了罗马史上的一桩悬案。而这桩悬案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西方史学界。

但是,关意权在研究中发现,近年来这桩悬案在中国得到了新的史学解释,有人这样论断:2000年前这支突围出去的罗马帝国第一军团,在又经历了一场场战争之后,它的近千人官兵被西汉军队所俘虏,后来就被带到了中国西部腹地。那么,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

据中国史籍《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带领四万精兵走出西域,讨伐郅支单于,在征战的过程中,他们看到了单于手下的一支很奇特的雇佣军:他们“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发现,这支雇佣军用圆形盾牌组成鱼鳞阵的进攻阵式和在土城外修重木城的防御手段,正是当年罗马军队出奇制胜,继而成为大帝国的重要根本之一。而这种作战手段为罗马人所独有。因此,有史学家认为,当年陈汤等看到的这支队伍一定是曾被单于降服的罗马军队。依此继而推断,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罗马军队,定是在此前失踪的罗马第一军团的残军!

他不辞辛苦,在全国各地查阅史料并一次次在中国西部进行实地考察

关意权从史书上查到,甘延寿、陈汤等将士把这些罗马战俘带回了中国,并让他们在中国定居下来。这时,汉朝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县,即“骊靬县”,同时修起了骊靬城。关意权想,“骊靬”是当时中国人对罗马的称谓。可见,以国名定为县名,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里定居的是罗马人。

那么,集中生活着罗马人的骊靬城究竟坐落在何方,还一直没有定论。史学家们只猜测它在目前的河西地区。具体在哪儿,谁也不能肯定。因此,寻找骊靬古城成了关意权日思夜想的事情。因为只有找到骊靬古城,才能找到这座古城与古罗马的联系,才有可能在那里找到罗马人生活的证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进而证明“罗马战俘定居中国”这一史实的存在。

当然,在中国西部茫茫沙海,戈壁荒滩,要找到这座骊靬古城谈何容易?但是,关意权决心已定,即使遍览天下群籍,徒步走遍西部荒野,也要找到它!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意权开始致力于破译罗马战俘之谜。为了查找到中国的骊靬古城,他整天扎在图书馆里查找各方面的古书。后来,他就去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中央民族学院等地方查找有关资料。在几年的时间里,他几乎查阅完汉代以后的所有史书,他从这些史书漫无边际的字里行间仔细地寻找着有关骊靬古城的只言片语……进入80年代后,关意权开始从兰州出发,沿着河西走廊向西行进,按史书上介绍的汉代陈寿军队的活动路线,实地考察当年罗马人的可能落脚之处。他不远万里,在荒凉的大漠中艰辛跋涉,他一次次走沙海、穿戈壁,先后到了张掖、酒泉、哈密、吐鲁番等地,进行考古研究……

他们终于在者来寨发现骊靬古城遗址,并认定这里就是当年罗马战俘的聚居地

1989年,关意权的长子关亨也和父亲一起加入了解开罗马军团消失之谜的行列。关亨利用假期和工作之余,多次和父亲一起到外地考察一个又一个被沙海所吞没的古城,希望从这里找到罗马人的蛛丝马迹。父子俩一边询问路途上的各方人士,一边细心地整理着一份又一份的考察资料。

到了1996年,在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陈正义的支持和帮助下,关意权和他的长子关亨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史志,整理了5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对中国西部戈壁滩上的70多座古城遗址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从《汉书》、《晋书》、《隋书》、《新唐书》及有关地方志等重要书籍的字里行间中,不仅发现了当年罗马人的活动踪迹,同时还查到了陈寿安置这批罗马战俘的落脚点,是在今天的甘肃永昌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

于是,关意权和他的长子关亨开始在永昌县境内寻找骊靬古城遗址,最后终于在祁连山下找到了一处已是断壁残垣的古城遗址。从这处遗址发掘的一处古墓看,古墓的主人还残留一些没有风化的棕红色头发,并发现一枚红色纽扣,经考古论证,墓主为汉代的欧洲人。同时,当地农民还在这里发现了一些罗马人用来防御用的“重木城”的器物及带有“招安”字样的汉代军帽的顶盖等。这些一件件出土文物证实,甘肃永昌县的者来寨古城遗址,正是关氏父子寻找多年的骊靬古城遗址,也正是罗马战俘的聚居地。

据当地人讲,者来寨的这个古城墙在20世纪70年代还有近一公里长,它的高度相当于三层楼,城墙上面很宽,就像长城一样可以走汽车。80年代以后,人们纷纷将城墙上的土取下来做农家肥或做筑房用,结果城墙很快就被削去了一大半,到了90年代,它已所剩无几了。

科学鉴定认为他们有欧洲人血统,关氏父子42万字的有关专著脱稿

在考察者来寨的过程中,关意权和关亨发现,尽管这里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但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个子高大,蓝眼睛,眼窝深陷,头发呈棕红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

他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统计,结果发现,者来寨共有400多口人,其中有欧洲人相貌特征的有200多人。他们发现,这些被外人称为“黄毛”的村民很少出外做事,他们总有一种自卑感。因此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出外做事总要把头发染成黑色。

关意权和关亨父子对这里的民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他们富有欧洲情调的斗牛、饮食等习俗进行了多次记载和分析,他们认为,这里的村民属当年罗马战俘的后裔,在2000年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接受了汉文化,并与汉人通婚,一直发展到今天。这里的村民在丧葬方面有一个特别独特的习俗,那就是总让死者的头面向西方,这正是面向古罗马的方向。

关意权在撰写考察有关罗马战俘的专著过程中积劳成疾,1998年7月,当他将文稿写到38万字的时候却在劳累中倒在了案头上,从此这位老学者再也没有起来。后来,他的长子关亨子承父业,根据老人的笔记继续撰写,使这部42万字名为《骊靬人》的专著终于在日前脱稿。目前,关亨正联系有关出版事宜。

者来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这里的300多人进行了DNA分析,认为这里的村民们含有欧洲人血统。

一些年轻的村民则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到古罗马看看。”

(照片说明:关亨与者来寨村民在一起。 关亨 提供)

上篇:没有了
下篇:相依为命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1/11/20011109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1/09/30458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