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华社播发的《信访“窗口”看作风——陕西省部分信访部门目击记》,在陕西省各级干部,特别是信访部门干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表示愿意接受舆论监督,并就进一步改进作风采取了具体措施。
10月22日,新华社记者暗访了陕西的省、地、县一些信访单位,发现基层信访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诸多难题,多数信访干部能迎难而上积极开展工作,也有一些信访单位畏难情绪严重,工作懒散,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并于当天发出了报道。(见本报11月1日)
陕西省省长程安东看到这篇稿件后作出批示“接待人员很辛苦,但应按时上岗及时接待。接待室面向群众,在岗时间保证不了影响不好。有的市县接待室作风好要表扬。”
稿件见报后,陕西省信访部门立即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认真学习和讨论。广大干部普遍认为,在近年信访总量上升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信访干部任劳任怨,甚至挨打挨骂,值得肯定。但必须看到,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信访部门工作作风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新华社记者的目击记让他们进一步看到了自身不足。记者暗访中存在不足的几个信访单位分别制定了整改措施。延安市宝塔区针对报道反映问题,对宝塔区建材厂等单位有关责任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由区委办、区政府办牵头成立调查组解决11名退休职工的上访问题。
陕西省信访局决定对稿件批评的现象认真反思,引以为鉴。日前他们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信访部门干部结合实际深刻领会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并在系统开展以查工作作风、查工作纪律、查对待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为内容的“三查”活动,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同时还要求各级信访部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肃纪律,严格管理,切实发挥好信访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