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几千人的大厂,在前些年,已将陕西工人报订到了班组。可如今呢?全厂只给厂工会订了一份陕西工人报,使该报在这个工厂,还真有点“物以稀为贵”的味道。
固然,由于企业不景气,工厂确实比较困难,资金紧张。但对于一份尚不到百元的陕西工人报来说,即使订不到班组,也可订到科室车间吧?
但为什么却仅仅只给厂工会订了一份呢?从表面看,是个资金紧张问题,若从其实质看,还是个重视不重视职工“精神食粮”的问题。因为在一些企业领导看来,在其它经济活动中,都是“硬指标”,非办不可,唯有为职工征订报刊是个“软指标”,有钱就订,无钱则不订,只要经费一紧张,首先压缩的就是征订报刊费用。至于其它方面的费用,该怎么花依然怎么花,甚至像公款吃喝、公款消费这类经费,仍是有增无减,照花不误。
在时下,有一个很流行的口号叫:“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果我们把它外延一下,是否可以改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工人”呢?因为在当今的信息飞速发展时代,新信息、高科技,层出不穷。作为企业里的广大职工,若是再与世隔绝,不读书、不看报、不更新观念,不接受新事物,不获取新信息,一切仍是姑娘穿她妈的鞋——老样子,企业何时才会有起色,何时才能走出困境?
■赵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