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关注焦点锁定弱势群体再就业依然任重而迫切

2023年10月14日

随着国企三年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当年为配合国企改革而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如今多数已经协议期满,到了出中心的时候。于是对这一弱势群体来说,避免“断保”和顺利实现再就业就成了非常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应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努力探索途径,灵活、有效地发挥再就业机制的作用,就业的前景还是广阔的。例如商州市目前已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378人,占下岗职工总数的61%。未就业的下岗职工1429人,其中391人仍在再就业服务中心托管,实际滞留在社会上的下岗职工为1038人。近几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直接吸纳了不少下岗职工,从而减轻了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仍以商州市为例,据统计,截至2001年6月底,全市国有企业职工人数由1997年的4391人减少到1662人;而同期全市城镇的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由1997年的22202人增加到30017人。农村私营、个体工商户已有从业人员25703人。

在实现再就业过程中,通过国企兴办“三产”吸纳下岗职工,鼓励支持下岗职工自谋职业或是到农村搞开发,以及组织劳务输出等,都是有效的安置途径。到2001年6月底,商州市已有25%的下岗职工通过自谋职业实现了再就业。目前全市共有900多名下岗职工从事家政、社区服务,150多名下岗职工在农村承包了荒山荒坡。

然而,随着再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逐年下降。特别是今年协议期满出中心的下岗职工,由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普遍面临着再就业难、社会保险接续难和生活保障难等问题。再就业中的“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构成再就业的体制性障碍;2.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3.下岗职工普遍素质不高,技能单一;4.再就业资金投入较少。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实现再就业工作的突破,应该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从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必要将实施再就业工程与调整经济结构结合起来,通过优化资本结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社会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开拓广阔出路。其次,通过发展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拓宽就业门路。第三,加强再就业培训,努力构筑“市场信息引导,社会力量支持,政策措施保障,培训促进就业”的再就业服务网络和教育培训机制。

当前,为帮助协议期满的下岗职工顺利走出中心,应积极响应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的号召与决策,通过贴近服务、专项扶持、接续社会保险等援助措施,从基本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使走出中心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和帮助。援助行动的主旨是“促就业、接保险、保生活”,可以说这也是在我国已实施了几年的再就业工程的工作主线。随着社会关注的焦点再次锁定再就业中的弱势群体,相信这些下岗职工走出困境的时刻会早一天到来的。

■辛国强 崔学民

上篇:没有了
下篇:渴望真诚的“检讨”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1-12/25/30624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