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在西安,随着一系列大型引水工程的建设,人们感觉“水荒”远去。有关专家为此忠告,目前吃水无忧并不能改变西安资源性缺水状况,水丰更应惜水。但记者采访发现,西安城市公共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不加珍惜的现象普遍存在,节水管理和节水意识都与这个城市水资源状况不适应。
北临黄土高原的旅游城市西安,不久前曾计划每周组织主要大街的沿街单位用水冲洗人行道等公用露天设施,“洗出一个新形象”。
如此“大方”用水来净化空气,遭到反对,冲洗工作进行了一次就收了尾。但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现象还很普遍。
去年西安居民生活用水水价调整为每吨1.5元,但预期的节水杠杆效应微乎其微,洗了一遍瓜菜的水随手倒掉,或者在便池里吐了一口痰就用水冲刷等等现象仍是很多家庭的习惯。
西安市80%以上洗车点采用了高压喷水洗车,但真正节水的无水洗车或仅用一杯水的“桑拿”洗车点也就零星几家。
西安市目前人均绿地面积已达5平方米以上,其中草坪受到格外青睐,市区几大广场绿化均以草坪为主。据介绍,整齐美观的高标准草坪多以自来水浇灌,一亩草坪平均一天需水30吨。
1995年前后,西安曾出现过令人心悸的水荒。后来,西安市先后将黑河径流、石头河水库的水引入西安,目前每天设计供水能力为110万至120万立方米,超过了每天85万立方米左右的用水量。再加上还有一些重点引水工程在建,有关部门预计西安30年内不缺水。
但据西安市水利局介绍,西安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仅32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六分之一,而且地表水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目前西安市所用自来水70%以上取自于黑河径流、石头河、石砭峪水库等地表水源。假如出现几年连旱,或者河流水源地委缩,供水很可能会有危机。
与资源性缺水相伴的是滞后的水资源管理。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每天自来水跑、冒、滴、漏大约在5万吨左右,每天的污水治理能力为31万吨,大量废水排入河流。排入河流的废水又污染了环境,为今后治理带来了隐患。
可是,西安市以往由公用局、水利局等5个部门“五龙管水”的状况大大改善的同时,目前城区黑河水库建设、输水管道、净化处理,市区地下水的开采,污水处理,水质监测仍分属不同部门,如何改革仍未达成共识,由此造成许多“管理空档”。比如,洗车行业是由市容环境卫生部门管理的,但其管理重点主要是对路面的污染,至于营业是否节水就难以执全责了。隶属公用局的节水办无权参与,无形中减弱了这个行业推广节水技术的进程。
还有专家对西安城市“耗水型”绿化提出了质疑。西北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马乃喜教授认为,西安一些主要街道扩建改建中,盲目砍伐几十年树龄的树木,热衷于种植草坪的做法不妥。因为草地对空气污染的吸收和净化效果只及阔叶林的五分之一,对于增加空气湿度、减少地面水分蒸发和改善小气候起的作用十分有限。而且目前草种引进国外草坪,养护所需水量,尤其适种初期极大。
为了节水并减低粉尘污染,马教授建议目前西安城市绿化中乔、灌、草5:3:2的比例调整到公认的7:2:1的合理标准,形成乔、灌、草合理组成的立体式生态保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