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每次走近延安我总会心潮澎湃,因为这片土地曾孕育过中国革命,曾演绎过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这一次走进延安,同样是心潮澎湃,但却和以往大不相同,因为,我不仅是要感受历史,而且是要解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延安热电厂的辉煌巨变!
——采访手记
延安热电厂,位于延安市东关百米大道,占地10.8公顷,它是延安市综合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环保重点单位。创建于1992年,由于管理不善等原因到1999年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1999年9月10日,在延安市委、市政府及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王文生同志临危受命,担起了热电厂党总支书记兼厂长的大任,上任后,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多年来企业累计亏损达9000多万元,总负债高达2.9亿多元,资产负债率为146%,严重的资不抵债;特别是职工思想波动很大,对原管理经营工作上访举报不断,人心涣散,各种矛盾极为突出。面对种种困难,王文生同志知难而进,以不干成事业“无颜见江东父老”的豪情壮志,率班子成员和广大职工艰苦创业,拼搏奉献,短短一年时间,就使这个昔日严重亏损的老大难企业起死回生、并一举扭亏为盈。这历史性的辉煌巨变,是一个奇迹。顺着这个奇迹,我们采访走近了王文生,也走近了他的工作。
强化内部管理 开源节流增效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通常少不了总是要先抓“权”。但王文生上任后他却是先制定了“从降耗中增加效益,从节约中得到实惠”的治厂方针,扎扎实实,大刀阔斧抓经营、抓管理。
在热电厂燃煤采购占发电生产成本70%,是管理工作中的牛鼻子,他就先从此开刀,成立了燃煤管理委员会,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对市场的调节作用,采取分权制约管理的新办法进行管理。过去购煤常签一年以上长效协议,现改为只签定一个月的短效协议,以往燃煤采购一个人或一个部门说了算,现改为多个部门集体考察并以质定煤、定价、定合同,严把验煤、收煤关,将分权制约的科学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从源头上堵住了不正之风及资金外流严重,浪费漏洞大的弊端,这不仅在采购成本上取得了令人惊喜的巨大收益,而且给生产环节带来了显著的连锁效益,取得了一着双赢的奇效。2000年和99年相比,在煤质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每吨煤价都普遍下降了3到20元,并使自然煤耗由原来的1016克/度降至818克/度,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320多万元,好的煤质极大地减轻了锅炉及燃运设备的磨损,仅2000年节约资金就达60多万元。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引风机叶轮原来运行40多天就磨得不行了,要经常检修,而现在运转一年还是好的,仅此一项就节约维修费12万元。其次,煤质好使锅炉燃烧工况好转,也减少了设备的耗油量,此节约资金近80万元。
购煤问题解决后,在物资材料采购上,王文生同志制定并提出了“计划审批、货比三家、同质比价、同价比优、集体定合同、公开通报”的办法,取消了一批不合格的供货单位,卡住了材料采购上价格高、混乱、浪费严重的现象,使物资购价普遍低于市价。以劳保采购为例,每季度购价比过去下降了50%;全年仅材料采购节资达100万元。在具体工作中,为了给职工住宅楼购置高质量、低价格的瓷砖,由职工代表参与,王文生亲自带队,他们先后考察了十二家专卖店和厂家才订了合同:为了给综合办公楼买窗帘、南大门买灯具,三个部门从延安到西安考察,最后在质量同等的条件下,用九千元连买灯具带安装全部搞定,一次节约了4万元。在材料领用上改变了以往领用审批混乱、材料、物资浪费流失严重的现象,实行按需领用的办法,过去用水泥钉,一领就是一盒,现按实用量以“根”领用。
为了确保降耗增效,王文生同志又在全厂推行大财务、小出纳、一支笔审批制度管理办法,使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做到控制严格,使用合理,节约了大量资金,为企业改善经营,扭转被动局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又加强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考核管理以及对差旅费、客饭的管理,并给家属楼安装了水表,彻底扼制住了偷电、欠费现象。
为了解决过去工程管理混乱、耗费大、质量差、问题严重的情况,王文生敢动真、下硬茬。办公楼装修,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尽管工程老板和他认识,但他不讲私情,坚决要求推翻了装修过的工程,全部重新干。
为了解决设备长期满负荷运转,年久失修问题,王文生下决心大修。并在检修中狠抓节约,同时,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破天荒改以往大修工作均对外承包的做法,而以自己的职工为主干,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而且也解决了建厂以来设备上遗留的诸多问题和隐患,同时还创下了建厂历史上的多项第一:一年中两个大修。创建厂以来检修工程之最,在系统同类电厂也罕见;首次以本厂职工为主承担大修任务,节约了大量资金,也锻炼了检修职工队伍;大修质量好,彻底解决问题多;费用最低、工期安全好。
为了改变用水价格高,受制于人的现状,他带领班子开拓进取,通过工业废水回收,实施延河水净化水处理项目,以及应用自来水厂王瑶水库水,长远结合使用污水处理厂水源,使供水成本由原来的4.3元/吨,降低到0.2元/吨,每年可节约水费200多万元,解决了长期困扰热电厂的生产水源问题。
为职工办实事 做职工贴心人
以前,热电厂职工们不安心工作,情绪低落、思想混乱、纪律涣散,企业工作很难开展。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工的合理要求、生活疾苦、根本利益长期得不到企业的重视、关心和保障,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王文生上任后,首先把职工的困难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解决落实在行动上。看到92%的职工长期在厂外居住,夜间上下班极不安全,厂里利用节约资金,购回了大、小客车各一辆,解决了职工上下班及子女上学难的问题:针对热电厂85%职工无住房的突出矛盾,厂里克服重重困难,使职工集资建房工程胜利开工,解决了职工多年来解决不了的住房难问题;从1992年到1999年,厂里拖欠职工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数百万元,职工为此忧心忡忡,厂里想办法克服困难、补交了欠款,解决了职工后顾之忧;同时,厂里按照政策,给职工调了工资,使职工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300多元增加到800多元,并为职工发了工衣、厂服;厂长王文生的心里时刻记着职工、装着职工。他经常深入一线和职工谈心交流思想,只要职工有病住院,他总是前去探望、慰问:“6·1”儿童节,热电厂给全厂300多名儿童发放了书包,并举办了联欢会;从2000年7月1日起,又对全厂每个职工过生日赠送生日蛋糕。2001年又对全厂职工进行了体检,对查出有严重问题的职工,由厂部借钱去市医院或省医院看病……王文生为职工办的好事实事实在太多,数不胜数,他常说:“我们是共产党员,肩负着上级的重任和全厂职工的厚望,就是要为厂子的效益,职工的利益时时处处着想、操心。”王文生对职工的关爱让职工们极为感动,职工们为了表达他们的爱戴之情,自发集资为王文生厂长买空调送年画,这在热电厂历史上前所未闻!时至今日仍在延安被传为佳话。领导对职工的关爱,极大的激发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职工热情高涨、勇于吃苦、敢于拼搏奉献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以大修工作为例,为了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检修任务,许多职工连续作战、带病工作始终不下火线,有的同志自告奋勇,承担起了技术革新任务,在40多度高温的恶劣环境中硬是拿下了科技攻关项目的工作……
做精做强主业大力发展“三产”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使企业能够持续有更大的发展,在上网电量受限等种种不利情况下,王文生同志和班子成员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依托主业,积极主动出击,不等不靠大力发展壮大第三产业;他们利用生产废料粉煤灰,成立了粉煤灰制品开发公司;利用原投资500万元的制水设备,成立了纯净水公司,生产的纯净水成为延安市唯一通过省检合格产品;利用生产热水,成立了养殖公司;利用厂区空闲土地建起了建筑用涂料加工厂;针对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成立了园林苗木处等等。他们先后成立了9个经济实体。这些实体有的已大见成效,有的可望在三至五年内形成规模,分流主业人员200人左右,创收在500万元到600万元以上。更值得浓重一笔的是,目前在王文生厂长的辛勤努力碾转奔波下,现与澳大利亚一家公司合营生产高科技生物全降解新型淀粉餐饮具环保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起动实施当中。该项目不仅国家倡导,而且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一条生产线年利润就可达304万元,分流人员50余名,初步规划拟建设发展三至四条生产线,预计2002年上半年即可投入生产。这一项目的建成,不仅可以极大地推动热电厂的改革和发展,而且还可以较强地拉动延安地区农产品产业(如土豆、玉米等种植)的发展,带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宝剑锋自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王文生这个关中汉子,他将一腔热血洒在了陕北革命老区的黄土地上,他用赤诚和“固执”、用勤奋和智慧率领班子成员搏击市场,创造未来,取得了热电厂发展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继200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613万元之后,2001年又实现工业总产值3489万元,创利润291万元,连续安全生产达2820天,创下了同行业先进水平。2000年被延安市政府授予“扭亏增盈先进单位”、省劳动厅授予“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促进再就业先进单位”,市劳动局授予“优秀劳服企业”称号,党总支书记兼厂长王文生由于其突出的工作成绩,被大家亲切地称作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带领企业发展的郭秀明式的共产党员、好干部;并被省总工会授予“关心工会工作先进个人”,延安市直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先进事迹先后被中央、省、市报纸、广播、电视等诸多新闻媒体宣传报道,这些成绩和荣誉他当之无愧。
尾声
采访结束了,但延安热电厂巨大的发展变化却仍在震撼着我的心扉,我脑海中闪现着职工喜悦的表情,我耳际中充满了职工的赞美的言词。为什么王文生厂长能得到职工的拥护和爱戴?因为他总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什么热电厂能有那么大的变化?就因为他们有一个好领导、好班子!在延安热电厂的采访又一次让我深刻地感到国企的改革与发展,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多么的重要啊! 赵一扶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