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横刀立马除痼疾 金字招牌放异彩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以改革促发展纪实

2023年10月12日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是以骨科闻名西安乃至西北的三级甲等骨科医院。该院创建于1911年,经过90年的风雨沧桑和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红会医院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骨科医院。1985年被列为全国三大骨科中心之一,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骨伤科人才培养基地。医院骨科被陕西省卫生厅定为优势专科,被西安市卫生局定为重点学科,又是陕西省中医骨科诊疗中心、西安市影像中心。

改革开放以后,该院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以著名骨科专家贾荣彬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大刀阔斧对医院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与旧的医疗体制决裂,使这所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老医院又焕发了生机。短短三年多时间,医院医疗环境、医疗设施不断得到改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大幅提高,良好医德医风誉满三秦,医院经济效益不断创新,全院职工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一系列的社会荣誉接踵而至,医院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人事制度 激发人的潜能

人们都说医院是个稳赚钱的行当,只赚不赔,可谁也不明白红会医院到1997年底欠款已达1100余万元,每个月的业务收入仅能维持基本开支,结余常是负数,医院已深深陷入被动的困境。与此形成显明对比的是民办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宣传声势铺天盖地。拥有近一个世纪金字招牌的红会医院何以竞沦落到如此境地?1998年3月,在职工中威望甚高的骨科专家、骨科主任工程师贾荣彬被任命为院长。虽说是临危受命,可从医几十年的经验和职业的敏锐使贾荣彬院长清楚地认识到:医院到了这种境地,根本原因是医院长期以来一直沿用旧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加之行业不正之风的邪气蔓延,致使病源外流严重,人心涣散,效益不断下降,医院事业停步不前。面对困境,他和班子成员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坚信,只要全院职工共同努力,锐意改革,医院必定会走出困境。

医院领导班子在对医院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后达成了共识,果断决定以创“三甲”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力争使医院在市场竞争大潮中站稳脚根,重塑医院形象,努力使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经过短短6个月时间医院就通过了“三甲”评审。创“三甲”的成功,使职工又看到了医院的希望。这深深地影响和推动着今后医院事业的发展。

创“三甲”完成后,医院初步摆脱了困境,1999年医院总收入达5507万元,结余757万元,创医院历史最高水平。截至10月底,医院归还了全部银行贷款500万元,支付了历年拖欠的药品资金500万元,医院既无外债也无内债。医院领导班子抓住有利时机,从管理入手,率先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首先从机关改革入手,压缩编制,精简成员。原17个行政职能科室减到12个,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机关行政人员实行定岗、定员、定编,要求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编制聘用干部。通过精减,机关行政人员由原来42人减到30人。全院共裁减临时工54人,机关人事制度的改革成功,为全院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树立了榜样。

对中层干部,一改过去的任免制为聘任制,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不搞终身制。经过干部述职,群众量化打分考核,经院党政联席会议确定,最后由院长聘任。1998年首次聘任的88名中干中,32人首次被提拔任用,文化层次明显高于以往,平均年龄40.8岁。在定员、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全院各岗位进行全员聘任,全员聘任制的顺利实施,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仅裁减临时工一项一年就节约30万元。

改革用人制度,广纳人才。针对医院人才断层,学科带头人青黄不接的严峻局面,医院1998年以来从华西、湖南、同济等名牌大学选拔80余名优秀毕业生进院工作,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我们相信这些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必将为医院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挖掘潜力堵漏洞 科学管理增效益

开弓没有回头箭。医院在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又积极稳妥地对财务制度和分配制度进行改革。

1999年10月起在门诊科室试行院内效益工资,把职工业绩、综合目标管理、成本消耗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兑现效益工资。医院其他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对成本、经济及其他经济指标全部公开,劳务费分配更加切合实际,公平体现职工劳动价值。

在总结门诊科室实行效益工资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向全院推广,到2001年12月份,实行效益工资的科室约占75%。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大部分职工收入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做到了按劳分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责任感明显增强。

为了盘活医院事业发展所需资金,医院有计划地压缩药品、卫生材料及总务库存,到2001年药品库存由原500万元降低到231万元,卫生材料库存由原120万元降低到11万元,总务库物资由原来70万元降低到17万元。

住院科室设立专职核算管理员,杜绝了漏费、欠费、熟人不记费等现象,加强了科室的经济管理。对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充实完善单机核算制度,各项经济消耗指标量化到机、到人。

加强审计和监督工作,强化资金管理,绝不允许部门有违犯规定的单列帐户。将分散的60万元资金,统一收回医院财务大帐集中使用。从1999年实行帐务分配公开制度,按月、季、年分别向中层和全院职工汇报经济收支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职工共同参与医院经济活动。

由于医院在财务管理、分配制度改革方面成绩显著,1998年以来,多次受到市财政局、市卫生局的表扬。

突出骨科特色 合理配置资源

西安市红会医院是以骨科闻名的,为了充分发挥骨科特色,他们对科室建制重新调整,加强重点专业配制。

根据手外科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成立手外中心,发挥其专业特长,使其尽快成为西北地区手外科专业的龙头。根据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敢为人先,不断发展前沿学科专业,在原神经外科的基础上成立了神经脊柱外科,扩大业务范围,发挥介入疗法及高颈段手术的优势,满足病人需求。新成立了骨关节科,可进行全髋、双髋关节等高难度手术项目。2002年又成立了骨质疏松科。压缩了内科床位编制,将内一、内二科合并为大内科。医院重点专业重新配置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了很大提高。目前,骨科床位已达362张。

针对近年来突发事件多、急诊病人多、危重病人多的特点,他们高度重视和加强急救工作,及时充实了急诊科和麻醉科、手术室、骨科等重点科室医护人员,配备了急救药械、设备等。

对重危病人在抢救工作中,为赢得宝贵时间,先抢救后交费。开通免费急救服务电话,设立“120”创伤分站,两部救护车24小时为患者提供接送及急救服务,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突出骨科特色,合理配置资源,使红会医院在突发事件中表现出了快捷的应急能力,畅通的绿色通道,高超的医疗水平,谱写了一曲曲救死扶伤、高扬人道主义的精神文明的颂歌。近年来,他们先后成功救治了清淤战士、北郊某粮库建筑工地发生脚手架倒塌事故受伤人员、“8.21”丰峪口翻车事故受伤人员、十九粮店食物中毒学生及公安干警等。每遇这样的突发事件,院领导总是亲自指挥,调动全院一切救护力量积极救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省、市及卫生局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许多新闻媒体都做了报道。优良、高效、快捷的服务使红会医院名声大振,红会医院已经成为创伤病人就医的首选医院。目前,急诊手术量已占到全院手术量的50%左右。

找准切入点 一切为患者着想

为确保患者用药安全,防止假冒伪劣药品进入药房,制定严格的药品验收、登记、入库、储存、运输、分发等制度,确保药品质量。严格执行省、市物价部门药品价格、政策。坚持常规药品、常用药品价格公之于众,自觉接受监督。

为了使临床医师做到合理用药,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医院制定了《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暂行规定》和《内固定材料使用规定》,对一、二、三线药物进行分类,使用二、三线药物时或超过一百元的处方必须经科主任严格审批后方可使用。患者根据经济情况可自主选择国产、中外合资、进口等不同类型的内固定材料,有力地遏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现在国产(含合资)内固定材料使用率达65%以上。

对用量过大和药价过高的药品,医院根据预防用药、一线、二线、三线用药量之比分析用药是否合理,超过比例立即停止使用。医院根据各科前三年用药情况,由院长和各科主任签订了各种用药最高限额百分比协议书,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奖励效益工资一个百分点。

经过治理,全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百分比从98年的42.6%下降到30.10%。从2002年1月1日起认真贯彻执行西安市医疗机构首次药品联合招标采购工作之规定,不断降低药品费用,将药品降价的大部分让利于患者。

为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医院根据上级要求,2000年6月25日起,在市卫生系统率先开展“一日清单”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卫生局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赢得了社会的好评。2000年12月在全院各科室全面推广了病人选医生工作,并下发有关规定和办法。

院输血科在手术室推行“自体输血”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放心的血液,而且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自“自体输血”工作开展以来,接受“自体输血”患者已超过110例,为患者节约输血费用近4万元。

为给患者提供一个清洁、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三年来,医院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按照医院整体规划布局,对医疗区环境进行彻底治理、绿化;对住院部大楼进行内外粉刷及装修,病房全部安装了空调。各病区及工作区安装热水器,新装了医用电梯,建成了污水处理站。院内生活、医疗垃圾全部实行袋装化。目前医院又投入3000万元新建门诊楼,2002年三季度可投入使用。

抓精神文明建设 树医院形象

医院作为服务行业,红会医院在狠抓改革,搞活经营的同时,一直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他们从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活动抓起,认真规划,精心组织,使院精神文明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努力为医疗中心工作保驾护航。

医院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研究会,制定了有关条例,实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几年来,他们先后制定了《职工优质服务守则》、《文明服务用语》和一系列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编印了《道德、规范、文明用语》手册,和《法律、法规学习读本》,人手一册,组织职工学习,以法律规范职工的言行,提高服务质量。医院还聘请了12名医德医风监督员,安装举报箱和投诉电话,公布常用收费标准,由于措施落实,目前廉洁行医,热情为患者服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逐渐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动。

在“三下乡”活动中,红会医院把无私支授帮助基层医院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蓝田县玉山镇医院、丹凤县医院是他们的对口支授协作单位。几年来,分别为他们培养骨科、妇产科、麻醉医师等专业人才数十人,选派医疗队赴当地医院开展手术,指导工作,并赠送了数十万元的医疗器械及设备。组织医务人员,多次在当地开展各类巡回医疗义诊咨询活动,为当地军烈属、五保户送医送药。根据省卫生厅的要求,选派一名介入医师赴藏工作。

全院职工10余次为灾区、贫困山区、经济困难的患者、希望小学等献爱心,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数十万元。还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捐赠总价值9250元的设备,为内蒙古、新疆受灾地区捐款11300余元,衣物868件。职工还多次主动义务献血共计约2万毫升。医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大大加强了全院医德医风建设,而且为医院内抓教育外树形象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辛勤的努力 丰硕的成果

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贾荣彬院长不仅是一位著名的骨科专家,而且是位优秀的管理者。他1966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在30多年漫长的临床医学实践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还坚持科研攻关,在搞好临床工作的同时,通过刻苦钻研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骨科难题,成为学科带头。同时,有几项科研成果在省市乃至全国的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他不仅业务娴熟,医术精湛,而且见解独特,学术造诣颇深,近年来发表的多篇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在学界产生极大的反响。任院长以后,他坚持原则,常以“做的每件事情要为红会医院负责,为每个职工着想来勉励自己”一头扑到工作中去。为了医院的发展,他起早贪黑,绞尽了脑汁。为了改革他不怕得罪人,对收受红包,吃请收礼等违纪事件,一经查实,他坚决处罚,毫不手软。也正是他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使他这些年的辛苦结出了丰硕的成果。1998年以来,红会医院坚持向管理要效益,积极稳妥地走探索性的改革之路,建立了“优质、高效、低耗”的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医院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医院1999年被卫生部评为三级甲等骨科医院;2000年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先进集体,2001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被评为1996—2000年西安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和市级园林化医院,1999年至2000年连续被陕西省卫生厅评为西安地区22所医院行业作风建设先进单位,1999—2000年连续被市卫生局评为综合目标管理一等奖等十余项荣誉。贾荣彬院长也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

新的世纪,新的希望。我们坚信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这所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医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必将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红会医院这块金字招牌将在新世纪里将大放光彩!

特立 刘武柱 王跃进

上篇:没有了
下篇: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2/06/30140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