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单位在每周一早开例会,这本是好事,可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汇总情况,安排工作。但在会前的“点名”环节上却存在着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负责点名考勤的同志“张三”、“李四”、“王五”、“赵六”的“哐哐哐”点下去,到岗、缺勤均记录在册,秋后算帐时与达标、评优、晋升挂钩。然而,领导一律不在此列,书记、镇长、局长、厂长等人在与不在,到与未到,无人管,没人问,还不敢点。
当教师的常给学生语重心长地说,人与人是平等的,要尊重别人;当领导的给属下常冠冕堂皇地讲,下基层办啥事不要官僚气十足,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然怎么在现实生活中就走样了呢?官就是官,民只能是民。我们的党和政府强调指出,官民一致,人人平等,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存在,还特别重视群众路线,怎么已从群众这边来了,咋就不能到群众那儿去呢?
我觉得此不是“到”与“缺”、扣与罚的问题,而是一个很严肃的作风问题,它连着党风,它关乎群众利益,它影响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人心与士气。2002年是“转变作风年”,是“公民道德知识教育年”,开会要点名,先从领导点。点名纪律好的请坚持,点名点不清的请纠正,领导要支持,考勤人员须尽责。否则,这种点名方式只能削弱士气,影响工作。“三个代表”思想刚学了,代表先进文化也罢,代表群众利益也好,说实在一点,先把你自己代表好,点到领导名,有事请请假,不要不好意思,来了就答“到”。率先垂范,躬身示众,革除官僚做风,从我做起,不要让别人说什么。 ■赵广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