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傅云宪扎根山城的老矿工

2023年10月15日

在镇安山城东面的岭子上,住着一位年逾古稀,满头银发,操着纯正东北口音的老人。他就是客居镇安县城三十八年,把宝贵年华献给了镇安人民的共产党员傅云宪。

傅老是辽东平原的本溪县人,1952年3月在鞍山参加地质勘探工作,1964年由驻汉中的地质407队,调到当时驻镇安的714队,一晃就是三四十个春秋。最近,听说他要乔迁到商州市地质队家属院居住,许多老同志都舍不得他离开,纷纷到他家去看望,除了交流个人感情外,无不交口称赞他对镇安的支援,对镇安的贡献。

镇安的一些建设事业,特别是在地质勘探与矿山建设上,傅老路没少跑,汗没少流,到处印着他的足迹,渗透着他的心血。譬如:回龙二台子金矿床,自明代以后一直作为铜矿开采,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无矿了。他便到西安请来专家宋大中咨询,找到了角砾岩型金矿,后来又引来澳大利亚专家进行确证。这个洋专家不习惯当地的菜肴,他又到西安请来高级厨师为其烹饪,受到了外国专家的好评。经地质探明该地金储量二吨多,1985年试采,后建成日处理150吨矿石的氰化碳浆提金工艺车间。地质队在丁马矿带的新庄村探明富矿后,县上即建立“镇安金矿”,年产黄金万两左右。锡铜沟铅锌矿,原为乡村小规模开采,矿山几上几下,他从西北地质勘探局请来专家贾兴顺,探明储量30万吨,于1992年建起日处理矿石150吨的选矿厂。这些都是当前镇安财源建设上的支柱企业。

“找矿是地质队的本职工作,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还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地方搞好生产建设。”傅老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1974年在建装机500千瓦的鱼洞峡电站时,由于当时炸药供应紧张,一度影响了工程进度,他应县上的请求,向地质队领导作了汇报,无偿支援炸药五吨,使电站很快建成。1985年在县城虹化山改河工程的设计中,县上为了给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审批时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他去西安请来有色金属公司高级工程师贾兴顺,勘察地质并撰写了可行性报告,使审批得以顺利通过。县上修建电视差转台和邮电营业大楼时,都是通过他到西安有色金属公司先后请来好友杜忠绪、彭义士(均为高级工程师),经过认真勘测,搞清了地质情况,使工程如期完成,并节约了费用。总之,县上有求于他帮忙的事,他都乐于牵线搭桥,竭尽全力去办。因此,人们称他为地质队驻镇安的“联络处”,是实心为镇安办事的“外交官”。

“支援向来是互相的,地质队支援了县上,县上也支援了地质队。”这是他的亲身体会。他在一次列席县人代会议上,提出地质队吃水有困难,县政府立即拨款5000元,使清澈甘冽的自来水流到了地质队院内。七八十年代,木材供应很紧张,县上每年都供给地质队一二百方木材,解其燃眉之急。同时,还解决了地质队50多名子女上学和好几户家属的商品粮户口问题。地质队的一些职工感动地说:“这都是傅老通过县政府给地质队办的好事”,表示要努力为镇安多找矿,办实事。

傅老本来有两次跳出大山到北京、天津大城市去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对镇安的情况熟悉,被地质队领导真诚挽留,他都放弃了。对此,他无怨无悔。他经常对人说:镇安这地方有些邪,来时不愿来,走时却舍不得走!即使是走了,也会梦魂牵绕,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啊! 汪效常

上篇:政声人去后
下篇:坐车随感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3/04/308488.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