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2年03月04日

陕西工人报公众视角 黄雪惊天 狮狗鹫三重奏 忘形的贪官 政声人去后 傅云宪扎根山城的老矿工 坐车随感 图片新闻 勇立潮头唱大风

当前版:第A4版:公众视角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公众视角
04

政声人去后

□文/车驾明

报载,在新世纪到来之时,党中央一道令牌,时任大连市委书记、市长的薄熙来同志,被调任到辽宁省担任一省之长。顷刻之间,大连这个东北美丽的海港城市沸腾了,广大老百姓议论者,为他担任新的要职而高兴,祝贺他将开辟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难舍他离开大连,离开与他共同奋斗多年的千万百姓们。元月17日上午,当薄熙来同志启程赴任之时,大连上万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有的手捧鲜花,有的打着横幅标语:“薄市长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祝您在新的岗位上做得更好”、“薄市长,请你常回家看看”。潮水般的群众把薄熙来围得挪不动,这位已过天命之年的高大汉子只能双手抱拳高高举过头顶,再三向群众讲:“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此景此情,谁人不感动?此景此情,已经多年很少见了。大连万人欢送薄市长的感人事情通过媒体迅速传遍了全国,传到了海外。听到这一消息的很多人不认识薄熙来,但人们看到了一位人民公仆的形象,各地都希望有这样的好乡长、好县长、好市长、好省长。

常言道:“政声人去后”,说的是一个人为官一任,究竟政绩如何,老百姓是否拥护,只有在他离任时才能看得清楚,这时老百姓对他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公正。这种情况,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唐朝的华州刺史崔戎,为官清正廉洁,关心百姓疾苦,办了不少好事,人们铭记在心。他调任时,百姓依依不舍,蜂拥而至,中途阻拦,以至弄断了他的马蹬,脱去了他的靴子,坚决要挽留他。一些人还到负责调动他工作的朝廷专使面前哭诉,请求专使上奏皇帝,撤回调令。百姓的真情使专使很受感动,不得不答应帮忙。看到这种情况,崔戎责备百姓违抗朝廷命令。一位老者说:“挽留你,冒犯了皇帝,皇帝也不过杀我们几个带头闹事的无用老人,但你还能留在华州,我们即使被杀,也心甘情愿。”

诚然,在封建社会,清政廉洁、勤政为民的官员只是凤毛麟角而已。今天,在社会主义社会,我们的“官”同历史上的官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天职。立志为公,心系人民,无私奉献。这正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也是我们党在群众中崇高威望之根本所在。大连市民对薄熙来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薄熙来多年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得到的尊敬的回报,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这再一次反映出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所保持的优良传统,当官为民、与民同乐、与民同苦,老百姓时时刻刻不会把他忘记,刻在老百姓心中的丰碑永远抹不掉。从这件事中,我们也可联想到时下像成克杰这样的贪官、昏官,他们在任时,不是为老百姓办事,而是手握人民给的权力,以权谋私、买官、卖官,在任一时,毁坏一方,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在任时被人指着脊梁咒骂,离任时群众咒骂指脊梁。这样的人,群众当然不买他的帐,尽管可以红极一时,横行一时,但最后都要被群众所唾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上下去留自然牵动着群众的心。他们在位时,处处为群众办事,时时想到群众的冷暖。这种人一旦离任或卸任,群众自然有空缺感、怀旧感,群众常常想到他,常常去看他,同他说心里话。自己遇到困难,群众也会主动支持他、保护他,这种人才是朋友遍天下的好官。无权、无势时赢得高朋满座的人,才是英雄豪杰。当他们离任之时,群众会以各种形式表示依恋、惜别和欢送之情,是对干部最公正的评价和最高的褒奖。群众背后的赞扬才是真正的赞扬。但是不可否认,有少数干部在任期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没给群众办什么实事,政绩平平,他们离任时群众没有一点反响,真可谓冷冷清清,无声无息;还有极个别干部,内心里根本没有群众,他们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要人民为他们服务,以人民给予的权力为自己和家庭谋取权利,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种人在位时,总是前呼后拥,门庭若市,听满了好话,享尽了荣耀,一旦失去权利,人去楼空,无人理睬。这种干部一旦离任,群众会燃放爆竹,“纸船明烛照天烧”,以示“送瘟神”,还可能给其编出嘲讽的“顺口溜”,或者给其门上贴出讽刺的对联,发出哄赶之声。

“政声人去后”。对于每一个干部来说,任职期间,不妨设想一下:当自己离任时会有一番什么情景,群众会持什么态度?是恋恋不舍,还是冷冷清清?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