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的都市中,有一群特殊的人们——农村进城务工者,也被称为城市中的拓荒者。王利华就是她们当中的一员,当讲述起她的经历时,王利华没有任何的急躁与激动,而是显出一种磨砺后的平静。
王利华是宜君县郊平乡人,今年28岁,年龄不大,却已在西安这个大都会中打拼了十多个年头。15岁时,刚刚初中毕业的她收拾起简单的行装,离开了生养她的小村庄,只身来到了西安。大城市中鱼龙混杂,一无学历二无一技之长的她只能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她不仅包揽所有的家务,还要照顾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和一个呀呀学语的婴儿,不过利华勤快又善解人意,很得主家喜欢,还领到了额外的“奖金”,干了两年,主家因故不需要保姆了,可是他们又不忍心看到利华失去工作,便四处托人将她安排到棉纺厂当了一名女工。“我没有啥,就是你对别人诚心,别人也会对你诚心,世上还是好人多。”利华说。
有了“正式”的工作,利华很高兴,除正常上班外,她还额外加班,别人看一台机床,她看两台,她总想多挣点钱,让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多享点清福,可是不久厂子效益不好,正式职工也要下岗,她们这些打工妹更是首当其冲,工作又丢了。这一次利华总结了教训:“因为没学到知识,到哪儿都只能下死力气干活,我挣得少不说,工作也说没就没了。
于是利华揣着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敲开了学校的大门。在学校中,由于基础不好,她学得不如别的同学快,但是勤能补拙,别人玩的时候她学,别人休息时她挑灯夜战,终于顺利拿到了中专文凭。
有了文凭就有了自信,她应聘去了一家喇叭厂当了推销员,依然是凭着那股与生俱来的质朴,别的推销员不愿跑的边远地区,她二话不说接下来跑。她还积极为客户解决售后问题,听取反馈意见,由于信誉好,她不仅巩固了老客户,还拓展了许多新客户新地区,几年下来,她的业绩令老板刮目相看,成为厂里的业务骨干。
利华用自己挣的钱为家中添了彩电,供弟弟上完了中专,并资助了上大学的男友。可是利华心气高,她说,打工打来打去也是给别人干,她希望在这个城市能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为此再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龙仁生 实习生 姜辰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