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招聘嫌弃35岁“老人”
专家指出“年龄歧视”也是人才浪费
据《羊城晚报》报道 今年48岁的吴先生,春节期间从美国回广州探亲。无意中发现招聘广告中“男35岁以下,女26岁以下”等铺天盖地的字眼时,他大吃一惊:像我这样的年龄,回国岂不是找不到工作?事实上,作为系统工程师的吴先生,在美国刚刚从一家计算机公司跳槽到一家电器生产企业。
吴先生所吃惊的,正是眼下人才市场一大“怪”。一些年龄稍大的求职者,面对招聘广告中随处可见的“35岁以下”的门槛望“职”兴叹:难道过了35岁就该退休?
“过分强调求职者的年龄,显然是一种用人误区。”担任广州一家国际猎头顾问公司负责人的涂小姐认为,一个人要读到一定的学位,再在企业干四五年才算成熟,该走的弯路也差不多走了,而这时也满了30多岁。“而恰恰到了这个时候,最有经验的人反而找不到工作了,这不是人才浪费吗?”
但这种观点却被不少用人单位投了“反对票”。如IT、策划、广告等一些行业,从业者越来越年轻化,原因是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年轻人活跃的极富创造性的思维。
“这是一种典型的年龄歧视。”中山大学一位人力资源专家认为,歧视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的供过于求,说白了就是对过剩的劳动力市场的一种挑剔,是人才的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