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川出发,经延安上榆林,穿越梁峁交错的白于山,750多公里的行程,举目所至,广袤的黄土高原和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苍黄一片,在靠近神木的一片洼地里,我才看见那久违的绿色。这是去年五六月份陕北一行留刻在我记忆里的景象。
又逢阳春三月,想必在这个植树节里陕北的梁峁上又栽种下许多新苗,可那些已植的或被人截肢断腿或被沙漠烈日灼伤的树木是否还能再生?!如若不然,我们的劳动是否在重复一种形式中被浪费了呢?!这些似乎已没人过问了。
据统计,“九五”期间,陕西以“三北”、“长防”、“黄防”、“治沙”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共完成造林269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148万亩,飞播造林547万亩),完成封山(沙)育林1862万亩。2001年,全省全民义务植树8000万株,完成造林600万亩(人工造林440万亩,飞播造林16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育苗20万亩。至此,陕西的森林覆盖率达31%以上。可谓是形势喜人啊!
然而,据一位参加陕北封山育林工程的民工透露,事实上育林面积和株数绝没有公布的那样高,承包人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采用不合格林苗,坑多树少,瞒报数字,民工们为了减轻劳动量,将成捆的树苗扔下山沟,如此栽法其成活率可想而知。加上人畜破坏,能够十年树木者实属万幸。
一方面,新植树木以很低的水平成活;另一方面,原有的树木却以各种理由消失。这就是陕西林业的基本状况。
先来看森林大火,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陕西发生森林火灾350次,受害森林面积5万多亩。其次,森林病虫害也并不比火灾危害弱,不仅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和治理上的长期性。目前,陕西每年发生森林病虫灾害面积600多万亩,且仍呈加剧发展趋势。
比起上述二者,人为的乱砍滥伐,其毁灭性则更大,据西安海关透露,“九五”期间,陕西省木炭等木制品出口持续增长,从1994年的2055吨增至1999年的12462吨,“千柴百炭四两灰”,烧制1吨木炭需消耗10吨左右的木材,木炭出口的增加意味着森林资源在被吞噬。林区内的木炭消费同样惊人,20世纪70年代,陇县的关山林区群众每天步行1-2公里就能背回几十公斤柴,但几年后,去砍柴必须走5-6公里才能到达林区,这表明森林在后退,树木在减少。
从去年5月份起,陕西在全省范围内实行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严禁本省天然林商品材交易及经营加工,禁止本省白炭的生产、运输及经营出口。然而时至今日,林区及林缘地带的木材市场及经营加工企业依旧活跃,城市烧烤依旧燃烧掉一棵棵林木,一次性木筷更是禁而不绝……
天灾人祸破坏的速度与我们植树造林的速度,孰快孰慢,无从考究。但透过那些水分极大的绿化统计数字,我们有理由相信,植树造林,除了一味造势宣传喊口号外,我们要做的实际工作真的还有许多!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