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国企“留人”路在何方

2023年10月15日

3月11日至3月14日,笔者专程走访了省内十几家大型企业的决策者,向他们提出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做为企业决策者,当那些世界跨国公司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来争夺你企业的人才资源时,你是否感到惶恐?结合目前企业内人才的实际情况,你认为当前是否有可能在竞争中建设好所在企业的人才资源库?”

对这个问题,被采访者站在自身企业的出发点上,畅所欲言,既不回避目前我省企业在人才资源争夺中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客观述说在这方面扬长避短所取得的一定成绩,同时也冷静地分析了今后的形势及对策和出路。

扬长避短 开发现有人才潜能

采访时,西京电气总公司的总经理孙润生说:“从今年我们企业招聘人才的情况看,研究生还是招不来。”被采访者几乎都谈到了这一情况。孙润生说:“不过在今年的人才招聘会上,预报我们企业的本科生达800多名,其中不乏西安交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的,而我们企业今年只需60人,选择余地很大。1999年以前的情况并不是这样,那时重点大学的本科生根本不来我们的企业,来的都是‘二本毕业生’或大专生。其中原因,我认为其一是东南沿海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了,本科生求职难了。其二是国家近几年扩招,毕业生数量多了。其三是我们企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良好,科技人员待遇不断提高,企业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

孙润生说:“我认为人才资源的争夺是正常现象,对此没必要感到惊慌,关键是企业必须科学地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把握好自己的定位。我们的企业目前与南方的大企业竞争,招研究生的确没有条件,但招优秀的本科生是有条件的,本科生通过实践也能成为企业的优秀人才。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送出去上研究生,由企业担负学费。上学者与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回来后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加快企业发展。”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所长胡焕性说:“在80年代,年年都有从北大、清华、南开、复旦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分配到我们所里。大学生就业进入市场机制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招不来重点大学的本科生。但是近一两年的情况改变了,今年我们所要招60人,应聘者达150多人,其中不泛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等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要把科技人员的月收入提高至上万元,去和沿海发达地区的大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我们确实也没有这个实力。这是招不来研究生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借助自身的科研优势,自己培养研究生。如今我所有3个专业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一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培养所内的优秀人才,使所内和控股公司的科研成果不断推出,为自身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由此可见,当前我省企业在建设自己的人才资源库的时候,应针对实际情况,科学筹划,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潜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缩短差距。

发展企业 形成吸引人才的强“磁力”

被采访的企业决策者,他们有着同感,工作中最痛心的事情之一是看着由企业一手培养起来的骨干人才“跳槽”。为了留住人才,这些企业如今在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上都给予有贡献人才以倾斜:给住房、给奖励、给津贴。一些企业对有贡献的人才一次性奖励5万元、10万元的事已不是新闻。不过决策者们感受最深的是,要想留住人才,企业必须要呈现旺盛的活力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当企业陷于低谷,员工看不到企业的生命力,企业的优秀人才感受不到一个充分体现个人价值的舞台时,人才成批地流失自然不足为怪。而企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企业的人才是不会成批流失的,反而还会吸引来外面的人才。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开说:“我们给企业骨干人才的薪金比起外资企业也许并不算多,但是我们充分地给他们提供一个发挥自我才能的舞台。我们企业有一位专门从事国际贸易的部门经理,在1998年他月收入仅在千元左右,当时南方一外资企业以月薪万余元请他去,他没去,不久我们公司在美国成立了分公司,派他常驻美国任分公司经理。他去了之后工作十分出色,去年创汇达500万美元,他拥有了一个发挥自我价值的舞台。当初他不离开我们的企业,正是看准了企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孙润生说:“我们企业四五年前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现在彻底改变,冲着企业近几年显现的良好发展态势,有17名以前跳槽离去的科技人员现在又回来了。”

胡焕性说:“我们近年来将不少科技骨干破格提拔为各研究室主任,给他们配备一流的实验设施,让他们在优越的科研条件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近几年一些想离开的科技骨干,冲着这一点,又都留了下来。”

采访中,黄河机器制造厂厂长代志军说得好:“有些人看重待遇,有些人看重事业和人生的价值,而这一价值不是靠金钱能够完全体现出来的。企业要想留住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关键人才,必须将他们个人寻求事业成功的理想与企业的发展系在一起。企业如果死气沉沉毫无活力,自然留不住这类人才。”

敞开胸怀 让人才回流

随着“入世”后国际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我省企业的优秀人才被“挖”走的机率大大提高,但同时,我省企业吸纳发达地区人才的机会也将增多。

我省企业能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这其中包含的因素较多,离不开诸如城市文化背景、居住环境、社会治安等大环境。但不管怎样,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企业自身,即企业能否呈现健康良好的成长态势,能否给企业人才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面对“入世”后人才资源的争夺,我省企业应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下好人才资源建设这步关键“棋”,使之有力地提升我省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拉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沈云骏)

上篇:没有了
下篇:一棵松树的另一种用途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3/25/309134.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