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全总倡导开展实施送温暖工程以来,我省全面推进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经过10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使送温暖工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机制,在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稳定职工队伍,密切工会与困难职工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首先是以联席会议为主要渠道建立和完善职工生活保障的参与机制。与省政府召开的12次联席会议上共提出了56个议题。其中三分之二涉及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和救助特困职工等普遍关心的问题。如1995年下半年,我省困难企业中职工贫困问题比较突出。省总在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支持省总工会建立陕西省职工扶贫基金会(后称送温暖基金)的建议》、《关于在全省职工中开展向困难职工“献爱心”捐助活动的意见》两个重要议题并顺利通过,省政府很快拨款300万元,省工会自筹350万元,社会捐助560万元,一个多月时间就筹集资金1200多万元,为我省送温暖资金的建立打下了厚实的基础。1998年底,省总针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制定和完善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建议,这些建议早于国家七部委出台的优惠政策,在省里有关厅局的协助下基本得到落实。
省总以调查研究为主要方法,建立完善了职工生活保障政策的监督机制。近几年来,省总组织力量,先后完成了困难企业职工工资发放、企业破产兼并中如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下岗职工出中心、怎样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等调查,通过深入调研,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工会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的落实。
困难职工情况预警机制和紧急救助机制的建立推动送温暖工程的深入发展,职工互助补充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更使送温暖工程深入人心。1998年11月,省总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困难职工月报制度(2000年改为季报制度)和紧急信息上报制度,以及时解决相关问题。1999年初,省总开始建立困难职工紧急救助制度。三年来,实施紧急救助企业15户,困难职工1300人。
在扩大送温暖资金上,省政府从1999年起为省总本级送温暖资金每年补助300万元,到2001年省总本级资金总额达2460万元,目前全省送温暖送出的资金已达到5100余万元。
对于互助补充保障,目前已开展保险种类3个,参保人员11.2万人,储金总额1.3亿元。今年以来开展的大病医疗保险尤其受到职工的欢迎。
就业帮扶同样是送温暖的重要内容。1999年省总创造性地开展了“创业工程”,涌现了一批采取“小额贷款”,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实现群体性脱困的典型。
与此同时,“交友帮扶”活动的深入开展也有力地推动了送温暖工程的社会化。目前参加活动的干部已达66042人,共结对帮扶困难职工71072人(有的干部帮扶两名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基本形成了“横向到位、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
困难职工群体的存在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送温暖工程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补充,有其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我省送温暖工程则在做好“第一责任人”、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有力结合上表现出扎实的姿态。当然,进一步完善和推动送温暖工程还须付出更大努力。
■本报记者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