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蓝雾惊心

2023年10月17日

□文/薛海春

雾呈白色,常见于秋冬时节,是一种自然现象,一般分为辐射雾、平流雾和锋面雾,从未有人见过蓝色的雾。然而天津有了。

据《每日新报》报道,全国多家新闻媒体转载:3月15日天津汉沽人流泪了,因为街上的空气“辣”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当天清晨7时刚过,像往常一样在汉沽区寨上桥附近摆烟摊的李先生,看到从城区的南郊飘来了一片淡蓝色的烟雾。随着烟雾的临近,他感觉眼睛仿佛失去了控制,眼泪不停地流了下来,勉强睁开眼睛,眼前的行人也一样泪流满面,骑车的人也不得不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揉眼睛。许多到附近学校上学的小学生也遭了殃,脸上的泪水分不清是被刺激流下的,还是被惊吓流下的。汉沽区环保局的李局长巧遇这种“蓝雾”的袭击,立即带领工作人员向着可能发生气体泄漏的角落扑去,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蓝雾渐渐向远方散去,污染源区却没有找到。据天津市环保局多名资深技术人员对“蓝雾”进行分析后,初步怀疑“蓝雾”是“光化学烟雾反应”。但由于这种反应通常是在强光下且氮氧化物超标的环境下才会发生,可天津那天是清晨,并无强光,大抵是环境污染加重的缘故。

其实,环境污染已司空见惯,生态环境正遭极度破坏,人们几乎找不到一块净土了。看看声环境吧,人体能接受的噪声一般在50分贝以下,最多也不能超过70分贝,但目前城里甚至会出现90至120分贝,短暂的袭击可使人出现临时性耳鸣,经过休息还可以恢复,持续碰到120分贝的噪声,在场的人将会是永久性耳聋。看看气环境吧,空气污染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西安为例,城市上空的悬浮颗粒物严重时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50倍,一位游客抱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带着望远镜登上电视塔,想一睹那赫赫十一朝古都的现代风貌,“那知登塔四顾,却使人大失所望,展现在视野里的是一派浩无边际的水泥丛林,而庞大城市竟全被若烟若雾的浮尘所笼罩,模模糊糊,朦朦胧胧,除近旁的一些景物尚可用肉眼辨别外,较远处的古城墙、大雁塔、翠华山、终南山,甚至用望远镜都无可寻觅。看看水环境吧,西安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称,而今泾、渭、灞、浐、沣、滈、涝、潏,几乎快成历史文献和现代地图上的代名词了。《中国水利报》载,“全国所有的主要河流都被污染”,每年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的废水污水总量达到数百亿吨,超过两条黄河的经流总量。看看土环境吧,建国以来,全国已有772.2万公顷耕地因沙化而退耕,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远远超过了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它意味着相当于14个广东省的土地面积已经或正在被黄沙淹埋,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1996年财政收入的三倍,这也仅仅只能满足沙魔一年的饕餮之口。由此看来,用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绝不是一个清明世界的象征,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

当前,沙尘暴不断的袭击,使本来就遭到污染的环境,雪上加霜。但是,政府下定了决心,全世界第一个《防沙治沙法》在我国出台,国家六大绿化工程已全面启动,只要依法治理,从源头抓起,坚持十年、二十年、一百年,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就会有希望重新拥有清澈的河水,如洗的蓝天,清新的空气,如画的山川。

上篇:没有了
下篇:如何杜绝这样的腐败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07/17/322916.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