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民政部官员19日说,中国1930.8万符合低保条件的城市困难居民已被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这是中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应保尽保”。
民政部新闻发言人陈杰昌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绝大部分低保对象属于特殊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及其家属,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矿山较多的地区。
目前,全国用于低保的财政预算资金已达105.3亿元,除中央财政拨款46亿元外,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59.3亿元,比上年增加91%。
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说,“由于低保对象的人数总在不断变化之中,今年年底可能达到2000万,巩固现有成果、完善规范化管理是当务之急。”
据悉,为确保符合条件的所有困难家庭都能及时得到保障,既不错保也不漏保,民政部已将所有低保对象家庭情况备案,并组织社会力量、监察、审计、财政、工会等职能部门对本次低保工作进行全方位督察。
民政部副部长杨衍银说,在初步实现了城市困难居民“应保尽保”目标后,各地民政部门要尽快把工作重心转移到规范管理上来,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资金不留缺口。
据介绍,民政部将根据各地备案低保人员名单,组织社会力量抽查,使低保工作做实做细,各级民政部门也将设立低保热线咨询电话,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各地将尽快出台、修改和完善低保法规和规章制度,落实与低保制度相配套的救助政策,指导和推动各地积极探索测算家庭收入和财产的有效办法,规范申请程序,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的程序;大力推行低保信息化管理。
杨衍银说,下一步要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确保资金不留缺口。一方面进一步督促有关省份进一步加大对低保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会同财政部研究资金筹措机制,每年由省、地、县三级财政按照各级财政总支出的一定比例列支低保预算,从制度上保证低保资金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