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谢村,早已因3000岁谢村黄酒而誉满三秦大地。而今,作为洋县第二利税大户的谢村镇,正以“开放兴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战略思想为主导,建设明星乡镇,以崭新的面貌走出汉中,走向陕西。
2002年元月,书记白保平、镇长张敬德带领新领导班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镇辖16个村、153个村民小组中明确提出了调整结构、开放开发、夯实基础、富民强镇的经济建设新思路,使三个代表真正落实到基层。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镇政府决定力争在年内将粮经比例由原来的6:4调整为5:5。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108国道沿线的几个村,形成以种植黄姜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每村发展200亩;在马溢路以北的九个村种植以梨为主的杂果,每村种植200亩,现已成为洋县以梨为主的杂果生产九大基地之一;在范坝、六陵渡两村发展大蒜种植,去年已种植近2000亩,今年将扩大种植;全镇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5600亩;在养殖上,镇上重点规划建设下溢水、长岑梁、十里源三大养殖小区,挂牌管理十户养殖大户。每村定点扶持、招商引资两个专业养殖户:每户养牛20头以上、猪百头以上、鸡千只以上。
谢村镇在抓重点项目建设上,全面改善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加快小集镇建设。截止目前,已投资30多万元硬化街道580米,拓宽路面24米,建成下水道350米,小广场3200平方米,并建成一大型农贸市场,杜绝了村民随处摆摊设点现象,同时解决了村民卖菜难的问题。谢村镇旅游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旅游景点东韩民居、藏经楼、丰都山等名胜古迹,吸引八方游客。每年六月六的晒经会人潮鼎沸,热闹非凡。
最后,张镇长告诉记者,谢村镇正在招商引资发展重点项目,大搞小集镇建设,加快经济建设,迎接西交会的召开。
本报汉中记者站 义春芳 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