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若谷
非常有趣,传媒最近报道了两位香港高官在面对传媒批评时的不同反应。
一位是,刚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岗位转任特区政府教育统筹局局长的李国章。面对记者,他直言“面斥”:“传媒应该对董建华先生公平一点。传媒权力好大,可以一下子把人捧成明星,受人崇拜,但一夜之间又把人变成罪人。当然传媒的角色是监察和批评。但如果做得好,传媒应该称赞。日后如果我做错事就认错;如果做得对,但你骂我,我就一笑置之。”
显然,这位新任局长对香港某些传媒的不公平,早有看法;特别是对那种无论对错,“逢董必反、必骂”的恶劣做法,很不以为然。这位转岗的文人高官很为他的上司董特首打抱不平。
那么,董特首本人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受屈”的呢?
香港回归5周年前夕,行政长官董建华接受了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的专访,畅谈了施政5年来的心路历程。
在回答吴小莉关于“作为一个民主政治社会的政府领导人,您是否认为民主体制给你带来了麻烦?例如在立法会上,行政官员时常被各阶层或政党的议员诘问或指责,您是如何看待并处理这些针锋相对的矛盾?”的提问时,董建华说,他们这样的一个反应也是自然的。我想你也是会了解的。但是,事实上来说,回归了以后,社会上批评政府的人,批评特首的人,跟以前比是多了很多。这个实在也是反映出来香港人是在当家做主,对政府的期望比较高,对特首的要求也比较高,那么在这样一个基本的环境之下,多批评,我是可以理解的。董特首还说:我也经常自己检讨,有甚么事情应该可以做得更好,警惕自己这个事情可能想得不够周到吧,那么我会以这种精神,来处理所有的批评。有的时候当然也会觉得有的批评是一种胡闹的批评,但是也就一笑了之了。
我很庆幸,董特首在面对传媒批评(正确的和并不公平的)时,并没有如他的那位新下属那样,有太多的抱怨和满腹牢骚。他很坦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即便面对认为是“胡闹的批评”,也仅“一笑了之”——他不搞“阳谋”、“引蛇出洞”再一举歼灭,然后天下“太平”,颂歌盈耳,举港无声……
人类总会犯错误,但他们也有伟大的时刻,就是随时反省自己,总结得失,及时纠错。也只有如此,人类才会更加进化,更加成熟,更加伟大和不可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