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9月20日对西安海红轴承总厂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是该厂投产三十周年暨西安新址奠基十周年纪念。然而这天,海红人只以一条横幅悬挂厂区,两只汽球略加点缀,一杯清茶招待全国来宾,平平淡淡地度过了“生日”,职工满意,客户意外。
众所周知,海红厂是我省困难企业。但如此抠门过“生日”却令一些业内同行感到不可思议。企业困难难道真的到了如此地步,把客户数百人集中在厂办小会议室,一人一杯清茶、一瓶水,听老一辈创业者回顾创业经历。一位来自哈尔滨的客户对记者说,他参加过不少类似庆典,企业再困难,也要往脸上贴金,有的不惜借钱装点门面。在海红,他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的再创业精神。他说此行最重要的收获是收到了一本记录着企业发展年轮的纪念册,翻开它,时时能忆起这家企业的辉煌、衰落与再振兴,与庸俗的礼品相比更有意义。
海红厂领导谈起这次“生日”动情地说,企业现处于困难阶段,每花一分钱都要惦量再三。据厂工会和厂办负责同志讲,海红厂一直把关注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当做一件大事来抓,解决医疗费、慰问、送职工去培圳是长期工作。这些钱一部分来自捐款,一部分来自企业自筹。更重要的是,厂领导一直把新产品研发的前沿阵地——西安海红精密专用轴承研究所所需费用列入议事日程,否决了大办“生日”的提议。前一阵挤钱为轴承研究所添置了一台用于CAD的计算机。该所蔡所长说,企业是穷,但在生产上一直舍得花钱,每年几万元的研究经费对效益好的大厂来说不算啥,对研究所可是救命钱。现在就凭着几万元经费,一年所里也要开发15种以上新产品,有的新产品已成为企业的拳头产品。蔡所长说他能理解简朴过生日的意图。许多职工也能理解。
果然,职工们对厂方的举动进行了“无声”的配合。职工们自编自演、自购服装表演文艺节目,让全国各地的来宾不花一分钱门票看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