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19日,位于西安星火路的西安海纳集团汽车广场落成开业。这又一次标志着一个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大胆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从低谷中走出,在负重前行中获得了生机。
西安海纳集团的前身是西安市运输总公司,1998年,将国有企业改革为股份合作企业。经两年运作,2000年又将股份合作企业整体转制为公司制企业——西安海纳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改制后的三年,使公司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资产重组方面:用职工出资的1000万元增量资本,激活了企业呆滞存量资产,从企业内部有效地进行生产要素布局的调整,到企业外部招商引资,使企业的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提高,为企业发展步入自强奠定了基础。
——在产业调整方面:大胆扬弃传统产业——单一汽车货运,构建了以汽车服务为中心,包括轿车经销服务、汽车配件市场服务、汽车修理美容服务、汽车零担集装箱运输服务、汽车货运信息配载服务等“同心多元”产业链。通过进一步调整,已构筑起为现代公路交通提供服务的产业平台,包括车业服务4S体系和现代物流管理。
——在经营整合方面:组建了以行政为纽带的七个分公司和以资本为纽带的七个子公司,一个“总分、母子并存二元结构”的企业集团,以自身优势,展现于我国西部汽车服务和公路运输市场,为企业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
——在企业领导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制企业的“三会一层”的高效制衡,传统优势的“老三会”的明确定位,“六会七方”的协调组合,形成合力,使其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在企业制创新方面:以股东会为主体,制定出以法人财产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法人制度”;董事会为主体,制定出以激励和约束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基本制度”;以经理层为主体,制定出以财务监管为具体内容的“企业规章制度”。符合社会大生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企业日臻完善,使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本报记者 柳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