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膳食纠正孩子的异常行为

2023年10月16日

□文/陈继英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儿童的异常行为与饮食相关,若加以调整会有一定的改善。

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爱哭闹、好冲动、又任性。造成孩子脾气不好的原因,除了家长一味地娇惯、溺爱以及教育方法不当外,还与平时吃高糖饮食过多有关。因为大量的糖在体内进行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维生素B1,易造成体内维生素B1,的缺乏。而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就会使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如果在体内,特别是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就会出现情绪不稳、爱激动、好哭闹、多躁动等莫名其妙的脾气乖戾的现象。

有一些孩子只吃肉类,很少吃素菜,同样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学者们研究观察到,游牧人比较好斗,实与其生活状态、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致使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这种物质浓度高时,会使人脾气暴躁。相反,出家人则多性格温良,少嗔寡怒、与世无争,这虽与其身心修养有关,然亦与其长期食素,致血中五-羟色胺水平增高多少有关系,这种物质浓度升高时,能使人心境平静,性情温顺。由此可见,偏食肉类儿童,同样会产生暴躁易怒,喜动好斗,不受劝阻等不良表现。

对于性格孤僻,情感抑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的儿童,应考虑其体内可能缺乏维生素C。因此,在饮食中应添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番茄、桔子、苹果、白菜和莴苣等。因为这些食品含有能增强神经信息传递功能的甲基水杨酸盐和维生素C,可使上述症状缓解或消除。

当排除其它疾病因素后,较长期出现疲倦、烦躁、焦虑、健忘和恐怖等现象的儿童,是体内B族维生素缺乏的信号。要及时给他们补充大豆、糙米、蛋黄、动物肝脏、牛奶、核桃仁和芝麻等食品,因这类食品富含卵磷脂和维生素B1、B2和B6,能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感觉和记忆的形成,有利于健脑健身。

总之,为了孩子有身体和心理健康发育,家长应纠正孩子偏食的不良习惯,科学安排他们的日常饮食,做到“食物多样,荤素兼吃,粗细搭配,酸碱平衡,三餐合理”。

上篇:“剜眼”之痛
下篇:如何喝牛奶最有营养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2/10/20021028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2-10/28/31492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