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盘走势来看,目前大盘在1400点附近展开了反复纠缠,前期绵绵不止的跌势出现了一定的缓和,但大盘能否止跌,反弹的力度又有多大?笔者在北京的几家证券机构采访时了解到,以下几种现象值得投资者思考。
哪些主力在大幅做空
有专家分析,大盘压力来源于资金的年底兑现,时间上势必还会持续,并有可能形成新的一轮兑现高峰期,进而给市场继续造成比较大的压力。还有一类是委托理财资金,这类资金由于期限即将到期,虽然亏损,但只能抛出。另一类是一批投机资金,主要分三个阶段进入。一个阶段是去年10月份,受国有股停止减持消息影响大举入市的资金;另一个是今年初的行情,期待在一季度入市做今年行情的资金;再一个是“6·24”行情大举入市的资金。这三类资金如果在目前还未能高位套现,估计都处于日渐逼近建仓成本区或者轻微被套状态,威胁到资金的安全而不得不止损出局。相信这几类资金是目前市场做空的主要来源。
主力正在结构大调整
目前大盘股走强的市场氛围已越来越浓厚,而且引进QFII政策舆论的导向已达到了惊人的一致。尤其是在今年三季度大盘股业绩出现恢复性增长之后,各主流媒体更是将关注的目光完全放到了这一层面,进而给大盘股的启动准备了舆论基础。一些业内人士得出这一结论:即市场的投资理念正处在转型期,炒作小盘股的热浪在退潮,而大盘股的热点正在升温。只不过,目前正处于小盘股与大盘股的换季阶段,使得热点也处在青黄不接阶段。而此阶段也正好是以券商、基金、信托等资金为主体和私募资金为主体的机构换防阶段,因此,在此阶段大盘短线可能维持低调走势。
也有人士认为政策底与业绩底的形成,必然会推动市场底的形成。而且,从目前盘面来看,市场底的形成也有了内在的动力。从季报中,可以看出,基金、券商等机构在三季度加仓的个股大多数处于被套或盈亏平衡状态。较为典型的有两个板块:一是大盘指标股如招商银行、宝钢股份、中国石化等个股;二是新股与次新股如天士力、湘电股份、江汽股份、光明乳业、卧龙科技等,目前的市价已远离三季度的平均股价,这意味着在三季度建仓的机构投资者大多全军覆没。机构投资者在日后会竭力护盘,进而使得股指丧失了进一步下探的可能性。
但是,也有人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政策导向、业绩拐点和阳光资金实力增强三大支点的引导下,大盘股终将会成为市场的新生热点,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也将从大盘股中诞生,大盘也有望形成新一轮牛市。
缺乏赢利的示范效应
当一个充满风险而几乎没有可能赢利的市场存在,场外资金是很难进来的。一位证券业资深人士对笔者这样谈到,他说,以沪深两个交易所每天几十个亿元的交易量,那些吃水较深拥有大资金的“巨型航母”即使想进来,也会因水浅而停止脚步。
近一年来围绕1500点,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较为典型的有三个:一是去年10月底暂停国有股减持,使得大盘出现短线井喷行情,当时市场处于1514点;二是今年6月底停止国有股减持,导致了沪深两市出现了“6·24”行情,当时市场处于1517点;三是近期关于引进外资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出台。由此可见,大盘再度击穿1400点后,凡是进入证券市场的机构、大户、中小散户都被“通吃”,劳碌一年无利而返,还损失不少。资本的逐利性决定其选择有赢利空间的行业去发展。
有关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新一轮的银行降息高潮有可能展开,如果猜测变为现实,将有利于证券市场转暖。
(袁学义 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