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传颂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不平凡事迹,“三个代表”忠诚实践者,他就是现任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沈兰珂同志。他以其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疗技术,受到社会各界和省残联的好评,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信任,被誉为“光明使者”。先后获全省卫生系统“白求恩精神奖”“505医德奖”,被国家残联评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先进个人”。
沈兰珂同志,今年四十一岁,生在汉阴长在紫阳,1980年底毕业于华山冶金医学专科学校,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他努力钻研业务知识,不断积累临床经验,熟练掌握白内障手术,他先后细心解剖了100个动物眼球做实验练习,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1993年他任安康市中医院眼科主任后,为了掌握新技术,他申请赴天津国际人工晶体培训中心进修,熟练掌握了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高度的责任心激励着他不断向新的技术领域钻研探索,勤奋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把自己铸就成了一名技术高超的眼科专家。据不完全统计,近八年来,他个人亲自操作白内障手术达1200余例,使这些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使众多的患者免受失明之苦。被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誉为“光明使者”、“白内障的克星”。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家住安康市新城的谢老太太,双眼白内障多年而痛苦不堪,年近90又患有重度心脏病,多家医院都不敢为其手术,慕名找到沈兰珂含泪恳求:“请您一定要给我做手术,只要让我能看见如今的好光景,哪怕只活半天我也死而无憾了”。沈兰珂理解她迫切的复明心情,反复查阅资料,并在动物眼睛和模型上仔细琢磨,最后为老人施行了传统的“金针拔障术”,手术不到10分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刺激,满足了老人的心愿。现在,谢老太太能戴着眼镜看电视、看孙子了。
由于沈兰珂医术高明,他被选中承担了“中国视觉第一行动”陕西省白内障手术队的巡回医疗任务。1998年以来,他连续四年率领眼科医护人员和残联同志一道,组成省市白内障复明手术队,赴各县区开展手术,足迹踏遍了安康十个县区,据统计,从去年11月至今他带着一名助手先后在安康市农村义诊2000多次,做手术近100名,手术成功率100%,人工晶体植入率97%。
去年八月,当他得知香港同胞捐赠的一列“健康快车”将抵达西部地区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他多方联系,与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一道努力做好“健康快车”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使医院顺利通过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考察,把安康市中医院作为“健康快车”的基地医院。今年9月至11月在短短的五十多天的时间里,他组织全科室人员配合“快车”手术,筛选来自陕西等五省的患者1000多例,此期间他亲自作术前筛选检查工作,常常工作至凌晨才能回家,同行戏称他为“快车”。在他的努力配合、精心工作下,使800多名患者重见光明。他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誉。香港特区行政会议员、“健康快车”支委会主席方黄吉雯女士握着他的手说:“你辛苦了,谢谢你,你使我们‘健康快车’跑的更快。”
沈兰珂同志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二十年,始终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福广大患者。八十年代初,他率先在本地区开展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96年又率先在本地区开展眼科显微手术,现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视网膜脱离手术及眼雌手术。1997年他在天津国际人工晶体培训中心进修期间,为了切实掌握眼科显微手术技巧,每天清晨都要跑菜场买来动物眼睛练刀。学成归来,他在独立操作的情况下完成了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填补了安康市区一项空白。随后又开展了“青光眼小梁切除+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三联手术,人体晶体一期,二期缝襻植入术;睫状体及脉络膜剥离联合后巩膜切开等高难手术,均获成功。2000年开展的羊膜移植眼表重建手术为近两年来国内刚刚起步的手术,他已成功完成羊膜移植及表重建术十八例,居省内外先进水平。
看着病人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和那一叠叠获奖的荣誉证书,沈大夫说:“我是山里长大的人,我要为山里的农民服务和广大的眼疾患者服务”。 本报安康记者站 张春生 唐登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