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梅花香自苦寒来

——延长油矿管理局瓦窑堡钻采公司的奋斗足迹

2023年10月15日

文/南玉成 成培德 邢魏军

瓦窑堡,一个响彻天下,红遍全国的名字,这个名字曾经见证和经历了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段历史。进入新的世纪之际,随着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陕北重化工能源基地的崛起,这块曾经孕育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红色土地上,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陕北人民再一次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了改变家乡面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变革中去!

今天,在这里要与我们见面的延长油矿管理局瓦窑堡钻采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这样的背景下迅速崛起的能源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和壮大的道路上,公司领导班子一班人率领全体干部职工依托资源优势,全力进军石油开采市场,在社会主义的“两个文明”建设中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瓦窑堡钻采公司的前身是延安市子长煤建公司,1987年5月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而成为现在的公司,勇敢地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在陕北的大开发与大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公司1990年已跨入全省企业盈利大户第22位,1991年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中居第二位。1992年通过地区计量评审达到了三级合格企业,荣获地区经济明星企业,荣获首届陕西经济明星企业。1993年被地区审定为全区中型企业,荣获地区经济明星企业,第二届陕西经济社会明星企业,评为全省工业综合经济效益第5名。1994年荣获第三届陕西经济社会明星企业,1995年被地区评企业管理先进单位,延安地区七大税利户之一。1996年、1997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企业管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1998年、1999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企业管理先进单位、荣获延安市经济明星企业称号。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原油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鲜花和荣誉可以见证瓦窑堡钻采人的实力与风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加入WTO、陕北重化工能源基地的建设、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精神,机遇伴随着挑战,一个接一个地给瓦窑堡钻采公司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和空间,而瓦窑堡钻采人是如何作为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中间

创业篇

瓦窑堡钻采公司位于延安市子长县,这里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为瓦窑堡钻采公司的兴旺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大展身手的舞台和空间。

瓦窑堡钻采公司凝炼和发扬的企业精神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科学求实,开拓进取”,这是瓦窑堡钻采人的精神和态度,这同时又是瓦窑堡钻采人的理想和信念。在这样的企业精神引领下,公司领导一班人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十几年来,公司的广大职工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以油养油、滚动发展”的方针,公司根据本县境内,石油储量较大、面积较广、且电力充足、道路畅通、运输方便的资源开发优势,依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富县靠石油”的发展战略,大打夺油上产仗。在设备、技术、资金、人才缺乏的艰苦困境中,发扬埋头苦干、艰苦创业精神,在山峁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建起并发展了一个拥有钻、采、修、运综合生产技术能力的石油钻采基地,使企业得到迅猛发展。按照市县资源划分协议,现采油区域遍布县内四个乡(镇)五个区域。即中山川区域、县城区域、富昌区域、新庄区域、羊马河区域。据探明县五个区域三级地质储量面积90平方公里,储量2564万吨,可采量按10%计算,可采256万吨,建成10万吨生产能力,可服务25年。

采访中,公司石油地质工程师、经理李文山这位和石油打了大半生交道的“石油人”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近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公司遵循“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工作方针,以“推广科技促生产、强化管理抓采油、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明星企业”为目标,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入手,从培养和建设队伍,即能文能武的干部队伍、能打善战的职工队伍、精益求精的技术队伍着眼。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管理、推广技术、夯实基础,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实力、队伍实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发展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瓦窑堡钻采公司的决策人选择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兴企方略,他们真抓实干,与时俱进,使企业迅速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

目前,瓦窑堡钻采公司党政工团健全,拥有职工7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余名。截止目前,公司拥有正常生产油井558口、己形成了年产原油20万吨的生产能力。企业拥有大中型采油设备649台(套),形成资产总值已超过3.56亿元人民币。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科室功能齐全、生产手段完备的集地质勘探、井位勘定、钻井设计、测井、固井、射孔、压裂、安装、修井、洗井、采油和运输为一体的市级中型企业,跻身于省、市明星企业行列,为延安市和子长县地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时代潮流,实现大目标,促进大发展,李文山经理和班子成员采取“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兴企方略,在企业内部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遵循“扩大产能,加强管理,依靠科技,提高效益”的指导思想,在经营机制改革、落实承包责任制,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大力度,激活了企业内部的活力,调动起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推动了企业进步的向前发展。

特别是今年以来,公司又提出了“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奋发进取,真抓实干,发挥优势,与时俱进的口号,采取“科技兴油”的战略,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确保了打一口、成一口、投产一口目标的实现。今年在石油市场不景气和6月份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困境中,经过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勘探开发和原油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钻井190口,投产190口,进尺146000米,生产原油19.2万吨。

地理位置优越的资源优势,在这里变成了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经济优势。这就是瓦窑堡钻采人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风采篇

子长县是闻名于世的“红都”,在这块延安精神的发祥地上,今天的新一代传人正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实践着“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采访瓦窑堡钻采公司的时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这里不仅生产经营搞得红红火火,经济效益逐年攀升,而且这里的政治气氛浓郁,干部职工热情高涨,处处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浓浓氛围。

公司高级政工师、党委副书记、工会负责人南玉成深知,石油行业是最艰苦的行业之一,谁想要在这一行业选择职业,没有吃苦的准备不行,没有奉献的精神更是干不下去。所以在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干部职工队伍精神文明的建设尤显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正确认识,瓦窑堡钻采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培养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特别是他们彰显人本理念,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所探索出来的一套成功的经验尤显突出。

南玉成说:“我们是石油企业,工人阶级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帮助职工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努力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做为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来抓”。真正落实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教育和培养了一支作风顽强、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保障。

是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如有偏颇,则事倍功半,甚至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而误入歧途。

瓦窑堡钻采公司的管理方针是这么说的:“以人为本、以实为本、以细为本、以严为本”。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为世间的一切事,都是要靠人去做的,脱离了这个根本,所以一切都无从谈起。

以上所说的,大致就是瓦窑堡钻采公司之所以成功的经验之谈和迷人的魅力吧!正是他们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个龙头,才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奉献篇

“企业关心职工,职工热爱企业” 在瓦窑堡钻采公司,通过企业多年来的努力,在职工队伍中树立起了“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的主人翁意识,充分体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激起了广大职工的奉献精神。

在实践中,公司党委、工会、团组织积极配合行政开展工作,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一个中心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自觉性,增强了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把职工队伍的精神风貌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充分显示出了这支队伍的无穷魅力。

近年来,他们还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宣传贯彻,在企业中开展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五爱教育”,极大地调动起了干部职工争当文明职工的热情。此外,为配合原油生产,他们还通过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以及技术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以此做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使创建活动直接作用于经济建设,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公司工会多年来始终坚持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厂务公开等一系列好的形式,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树立起了与企业同生死、共命运的责任意识。工会组织还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及“送温暖工程”的过程中注重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充分体现了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

重大节日搞活动、灾害面前组织抢救、每年坚持送温暖、办好职工之家等一系列活动拉近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距离,在企业中营造了“家”的氛围。人人为一人,一人为人人,在瓦窑堡钻采公司,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企业处处充满了温暖与活力。

今年6月18日,公司富昌、新庄油区遭受了暴雨袭击,特别是“74、75”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油区道路、桥梁被冲毁,油井设备毁坏,供电线路中断,整个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给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039万元。灾情发生后,公司党政工组织全体职工投入到抗洪抢险的战斗中,积极抗洪救灾,开展生产自救,以最快的速度,使生产迅速恢复了正常,把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今年4月份,公司工会在县防疫站的配合下,在全公司开展了“乙肝病”预防活动。特别是今年洪灾发生后,公司工会对灾情特别严重、吃住十分困难的职工进行走访、看望,共计发放慰问大米600袋,现金15万元安慰他们,渡过难关。此外,公司还出资30万元支持延安市的赈灾义演,此项资金全部用于子长县的救灾工作。他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文化事业,曾在黄帝陵的二期保护工程中捐资50万元。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梅花香自苦寒来”。瓦窑堡钻采公司经历了发展壮大的风风雨雨,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挑战和洗礼,今天,他们又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继续耕耘着……

上篇:没有了
下篇:征战陕南建新功 成都路桥展雄风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0030107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1/07/31146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