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凤
某部属企业阳光厂连年亏损,恶性循环的结果是厂里许多有本事的职工,纷纷外出寻求成龙成凤的机会,而留在厂里的则多是一些老弱病残及家庭有拖累的职工。
又一届新的领导班子上任了。他们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是当年招聘一些国内名牌大学的优秀硕士生充实厂里的技术力量。于是,在当年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阳光厂做出了:“凡来我厂的某某大学某某专业的硕士生,入厂的工资水平享受同专业沿海开放城市企业待遇。”的承诺。
很快,学模具设计的某大学硕士生小纪来到阳光厂设计所落户并师从于第一设计室的室主任老陈。老陈是六十年代毕业的中专生,经过40多年的摸爬滚打,他设计的模具不用试绝对保证一次成功。老陈因为老伴儿身体不好,所以,曾多次拒绝了深圳几家私企老板的高薪聘请,宁愿留在厂里拿每个月500来块钱的工资。
小纪来的第一个月跟老陈跑现场。发工资时,小纪拿了3000块整,老陈还是老样子拿他的500来块。老陈嘴上不说,但心里隐隐约约感到了不舒服:“小毛孩儿,光有文凭现在还啥也干不了,主设计是我;出了事负责人是我;出了事故扣工资的还是我,凭什么我才拿500来块他就能拿3000?”第二个月及第三个月之后,老陈的抵触情绪渐渐表露出来了。
“陈师傅!你看这种模具在处理切口时,我按书上写的去处理,为什么出来的活光洁度总是达不到图纸上的要求?”“不知道!”“陈师傅!你看这两个圆为什么设计出来不相等?”
“不知道!”
聪明的小纪很快从老陈脸上读出了有意无意的拒绝。老陈除了拒绝之外也找不出更好的对策。只是认定反正我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几个月之后,阳光厂的模具设计几乎陷入困境。有职工看不下去悄悄反映到领导层。领导层认为他们的决策没有错:不这样就永远招不来高精尖的人才,如果不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企业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任何制度都有不适用的范围,谁不愿意干都可以走嘛。老陈无奈,一气之下办了内退。而厂有关部门则马上着手招聘新人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