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02年,陕西省卫生行业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结合省情实际,着力重点抓好工作落实,全省卫生事业呈现持续、健康、稳健发展态势,涌现出一批典型的改革成果,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初步进展。去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完善了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中合资、合作部分剥离情况进行调查,清理和规范工作大范围展开。多数市以分类管理促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和资源结构布局的调整,探索机构重组方式。西北两家最大的民营医院长安医院和西安高新医院相继开业;宝鸡石油机械厂职工医院实现了股份制改造,电子409医院利用资源优势,成为托管了两家职工医院。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顺利起步实施。截至去年10月,全省各医疗机构均已开始执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实行微机管理,统一划价、统一收费。全省县以上医院住院费用“一日清单”大面积推广,更多的医疗机构推行了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公开以及医疗费用查询卡制度。首次向社会通报和公示市级以上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运营动态信息,接受群众监督。
——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据统计,全省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568所,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368所,占63%;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的药品在扣除医疗机构应用药品差价收入后的差价中,让利于患者的比例为60—8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临床应用普遍、采购量较大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金额约占药品采购金额的30%。西安市辖区内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加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确定中标药品覆盖全市医疗机构使用的所有医保药品和临床常用药品。省人民医院等11家医院对800余种、1372个规格的药品进行了公开招标,金额约8000万元,招标后11家医疗机构药价下降20%;唐都医院等11个部队医院药品招标集中采购药品近2000种;咸阳组织全市3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县级中医医院参加了三期药品集中招标,成交药品433种,中标药品零售价平均降低2.48元,降幅为17.9%,给患者让利达1100万元。
去年,我省疾病预防控制投入也大幅增加。争取到中央国债项目7100万元、省财政专项投资1000万元。同时以结核病防治为主的世界银行卫生贷款项目正式启动,我省争取到世行及有关政府贷款、赠款共计17745万元人民币。
本报记者 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