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年关——官员“失贞”的高发期

2023年10月15日

□文/周士君

贪官会“失贞”吗?答案是肯定的。每年年关前后,往往是行贿暗流的交汇期,更为各式腐败的高发期,且有两成的贪官都是过年时首次被拉拢而失去为官之“贞洁”的。那些欲打通关节者,最喜欢利用逢年过节的机会请客送礼,为今后的大笔行贿打好“铺垫”。因为年关时节的请客送礼一般数额不太大,够不上犯罪标准,所以也最容易使官员们失去警惕。据北京丰台区检察院反贪局一名检察官的介绍,过年时的送礼者当时不会提出什么具体要求,他只希望与你建立“朋友”关系,令许多有权者很难拒绝。等关系熟到一定程度,别有用心的“朋友”自然“变脸”,所送钞票也越来越厚。竟然有五分之一的贪官是在年关时分“失身”,故说年关是贪官们“失贞”的高发期,恐怕并不为过。

那么,行贿者为何会选在逢年过节时下手呢?除了上述原因,其它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是“节日腐败”在中国有着太广泛的“群众基础”。每逢佳节来临,就像暗中有人发出了“腐败总动员”令,那些手里攥点权、账上有点钱的部门和单位,便立即蠢蠢欲动,准备上下打点,左右串联。而平日里还算本分的掌权者,也往往经不住此番鼓噪,也纷纷“失身”下水,如此违反原则的“礼尚往来”或“小腐小败”,牵扯面之广,涉及人员之多,都比平日呈几何级数增长,甚至出现一些权力机关和反腐机构边反边腐的怪现象。在如此宽松的环境和大好的时机面前,行贿者为何不趁机下手?受贿者又如何不顺水推舟?

二是反腐机构遏制“节日腐败”的招式每年都大同小异,几乎全是些千篇一律、千腔一调的“花架子”,令行贿受贿的双方都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逢到年关,领导机关除了发通知,提倡议,就再难拿出一点像样的强硬措施来。要么就印发些“廉政贺年卡”、“廉政台历”或“廉政笔记本”之类,欲借此来遏止来势汹涌的“节日腐败”,岂非乃一相情愿乎?发一张“廉政贺年卡”或“廉政台历”就欲打消那些垂涎欲滴的贪官的欲望;填一张“廉洁自律情况调查表”便想让那些搞“节日腐败”的官员自揭家丑;寄一封“写给家属的信”或签个什么协议就望净化“腐腐一家亲”的家庭环境……岂非太幼稚可笑了?没有强硬的措施,不动真刀真枪,又岂能动“节日腐败”之一根毫毛?

再者,逢年过节成为贪官“失贞”的高发期,决不是孤立的,因为“节日腐败”乃是“日常腐败”的延续。而反腐机构却常常把“节日腐败”孤立看待,于是节日前喊得震天响,假期一过便偃旗息鼓。孰不知“节日腐败”的发作程度怎样,正是对日常反腐败工作做得如何的一个测试。一个地方平日里就制度健全,纪律严明,节日期间也决不会腐败到哪里去;反之,若一个地方平日里反腐工作就松松垮垮,漏洞百出,即使到节日期间他那里口号喊得再漂亮,禁令下得再严厉,恐怕也都将无济于事。

因而,为确保更多的官员不被行贿者的“金弹”或“肉弹”击中,在贪官“失身”的高发期严加防范固然重要,但在高发期未到来之前就动手防范,才能治标又治本!

上篇:我的无奈
下篇:治治缠人“小鬼”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1/2003011701-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1/17/311777.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