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受国家有关化工及农资行业报刊的特约,就陕西化肥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并走访了省农资公司及宝鸡、岐山、扶风等市县的化肥经营部门及农民。
2002年,陕西的化肥市场着实让不少人喜笑颜开。在持续三年多的低迷运行后,从2001年冬储时一改往日淡季价跌态势,出现了止跌反弹,特别是尿素一反常态,批发价由最低时的每吨980元涨至1100元,进入2002年春耕价格仍在攀升,涨至1200元,之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挺,最高时每吨达1320元。在目前的冬储淡季每吨也不下1250元,比2001年同期上涨了100元。其它化肥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碳铵每吨405元,比2001年的390元上涨了3.8%,磷肥持平,钾肥货源偏紧、价格坚挺。
综合多方因素分析,2003年化肥需求按增长率5%计算,全国需求总量约3990万吨,其中氮肥需求2670万吨、磷肥920万吨、钾肥400万吨。国产化肥预计生产量3650万吨,其中氮肥2790万吨、磷肥800万吨、钾肥60万吨,加上进口及库存,碳肥供大于求,磷肥持平,钾肥有缺口。就陕西而言,全省估计需各种化肥450万吨左右,供销社和社会可供量除钾肥有缺口外,其它化肥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但陕西与全国化肥市场有所不同,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稳粮、优果、兴牧”的战略,以及“山川秀美工程”的深入,退耕还林面积的扩大,将会影响化肥的需求总量,在全国需求量增长的态势下,估计陕西持平就算不错了。
价格方面:可保持2002年水平,但不乐观。促进价格保持去年水平的因素:一是政府将会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这会刺激化肥市场走强。二是粮食价格的回稳,农产品中优果工程的实施以及苹果价格的上升,使农民收入相对有所增加,也会刺激化肥市场走强。三是如果煤、天燃气价格居高不下,化肥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以及国家从2003年起农业生产资料增值税收征后不再退还,化肥价格下调就没有空间,价格自然也就下不来。影响价格下降的因素:一是推动化肥价格回升的驱动力是成本的作用,原料上涨,水涨船高,而非市场的成熟,一旦成本降低,生产企业为争市场,又会降低价格;二是化肥价涨也有流通与生产企业相互作用,人为炒作的存在,这种现象仅是暂时的;三是国门的打开,进口的增加,出口的下降,竞争的加剧,以及去年一年的高价位运行会刺激化肥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大生产,等等这些都是制约2003年化肥价格的因素。
同时,2003年化肥市场估计可能又是一个大战年,但今年的大战不仅是价格,更多的将体现在服务上,陕西的化肥市场除供销社系统占主渠道地位外,目前其它行业涉足的已不少,秦丰公司号称在全省要建100个网点,许多大型生产厂家也纷纷设点布网,个体经营更是星罗棋布,还有一些行业虎视眈眈。多头插手使陕西化肥市场难免出现残酷的竞争。 (王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