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西安市西关民航家属院720楼的刘照军先生一直在寻找一位合适的家政服务员,在他的眼里,有一位优秀的家政人员配合,可以使自己摆脱家务羁绊,全身心地干事业,然而,这一在国外很受人们欢迎和尊重的行业,虽然需求渐长,供给却很少,特别是优秀的家政人员更是难找。
最近,在陕西省困难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刘照军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家政员——西安华山机械厂内退职工梁霞。已经45岁的梁师傅说,第一次干家政,心里很勉强,但在省工会的培训中提高了认识,观念变了,要不然啥都干不成。
如今,像刘照军和梁霞这样,通过省总工会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免费推荐,促成双方建立起满意的家政服务关系,仅在西安市区就有422人次。然而,随着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制约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也显露山水。
据介绍,省总“援助中心”挂牌至今的六个月时间里,已先后为下岗职工举办了六期“家政服务免费培训班”,近500名下岗职工接受了包括职业道德、家庭礼仪、家庭烹饪、家庭护理、婴幼养育、服装保养、人际沟通等在内的家政培训课程,在培训、职介和日常的管理服务中,虽然“中心”始终把提高供需双方对家政服务社会职业属性、转变思想认识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大家树立新的就业观念、劳动观念、人际观念和价值观念。然而,观念问题仍然不能激发下岗职工从事家政服务的热情,反而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最主要的阻碍。
现实是,许多人对“家政服务”的社会职业属性缺乏认识,下岗职工摆脱不了“老妈子”、“仆人”等旧观念的束缚,心理准备不充分,从业愿望尚待进一步“激活”。也正是观念上认识不足,不少从业人员对家政服务的职业性要素理解不够,自身素质准备不足,理论知识、从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与市场要求差距较大。
在下岗职工观念落后的同时,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识也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旧观念的支配下,在聘用家政服务的客户中,劳动歧视、人格歧视的倾向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于是,随意增加家政员的劳动内容、延长劳动时间、减少劳动报酬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从业人员跨越心理阻碍的难度,使下岗职工面对家政服务,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敬而远之。
(刘公望
职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