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空军某部队在为某型飞机定检时发现,结构第21至26长桁在隔框第53至66框范围内腐蚀,面积达6.3平方米。腐蚀面积之大,导致该机停飞,严重影响着部队作战任务的完成。在这紧急时刻曾开国内此机种大修先河的5702厂欣然领命,担负起抢修的重任。
修复该机要分解长5.5米,宽1米的蒙皮和9根长度各异的长桁,最短的1.5米,最长的5.3米,且呈双曲度。由于分解了铆钉,机身极易变型。更换如此长的长桁,别说在该厂就是在国内也是第一次。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领队杨雷恒要求每一道工序的设计都必须做好各种预测,备下各种应变方案。在攻克了长桁测绘难度大的难关后,加工长桁的难题又横在了他们面前。
此长桁国内从未生产过。向国外订货,由于订货量太少,且渠道不畅,无法订货。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果断做出了自己加工长桁的决定。
为了加工出符合要求的长桁,杨雷恒和主管技术员党增光加班加点,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并多次外出调研论证,最后确定了加工材料及加工机床,并提出了加工的技术要求。就这样,一根根长短各异的长桁被加工了出来,保证了修理周期及修理质量。
抢修队面对70天修理周期的巨大工作量,显得异常紧张,每一位队员都身兼多职,分工不分家。调度员贾中平安排工作后,拿起气钻就分解铆钉;技术员杨建武、党增光、杨雷恒、罗光华和胡德光处理完现场技术问题一个紧握铆抢铆接,其余4人又为下工序准备铆钉。
在抢修的两个月中,大家没尝过一个双休日的滋味。时间节点就是无声的命令,当天的任务没完成,谁也不肯回招待所吃饭,常常延误了吃饭时间。
抢修的日子里,北方某地遇到了128年以来的连续降雪,气温骤降,低达零下13℃以下。机场无遮无盖,嘶啸的北风似一把把利刃从队员们的脸上划过,钻心的痛。御寒的棉衣、棉鞋彻底失去了作用。从不言败的5702厂员工,咬紧牙关,楞是在冰天雪地中与严寒抗争着。
夜晚,雪依旧下着,机场的温度更低了,队员们嘴里呼出的气,立时在眉毛和额前头发上结成了冰渣。只见李军、宋国红站在梯架上点击着一颗颗铆钉。后货舱内赵建国、杨建武和杨利鹏用顶铁聚精会神地顶着铆钉,一派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
经过队员们6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高质量地完成了抢修任务,他们又一次将战鹰送上了祖国的蓝天。
■于红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