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育豹
年已花甲的著名影视导演吴天明,早在中学时代就读过世界名著《牛虻》。时隔这么多年了,此次应邀出任20集中国版电视连续剧《牛虻》的总导演,他重读小说《牛虻》,读到牛虻临刑前给女友琼玛的诀别信时,泪如泉涌不能自已的情形仍宛如当年。他对记者说:“爱尔兰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几代人。前苏联曾经于上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分别拍过两次电影。我们这次拍中国版电视剧,会与那两部影片有所不同,把能突出人性的感情戏,以及像‘是爱还是背叛’这样的主题都放到台前来表现,而把革命斗争的情节放到背景上去,突出‘人’而不是突出‘革命’”。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和万科影视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投资的《牛虻》,是继获2000年度金鹰奖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又一部由中国导演执导、外国演员主演的电视剧。该剧故事从1833年展开,青年亚瑟是一个狂热的、多愁善感的青年,生活中唯一能给他带来安慰的是神学院院长蒙泰尼里。在参与对奥地利统治者的斗争中,他受宗教的蒙蔽,不慎出卖了战友。恋人琼玛的责难,自己是蒙泰尼里私生子真相的披露,使亚瑟看清了教会的本质,便伪装投河自杀去了国外。十三年后,重返祖国的亚瑟已磨砺成为一名严峻、坚强又富于斗争经验的革命战士。他化名“牛虻”发表文章,激励人民向民族的敌人展开斗争。不久,在组织大规模武装起义时,因行动暴露,他不幸被俘。琼玛组织营救未获成功后,蒙泰尼里到狱中劝服他皈依上帝。牛虻无情地揭露了他的虚伪,并高喊着:“你们面前的是意大利和自由的儿子。天亮了……”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吴天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已享誉影坛,他执导的影片《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曾捧得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政府奖”以及东京国际电影节等多项国内外大奖。1989年4月,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国讲学,相继在加州大学、南加州大学等地讲授中国电影。1994年春天,他返回祖国,执导了电影《变脸》、《非常爱情》,电影剧《黑脸》、《黄河人》等,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吴天明以炽热的情感和对人的生存价值及生命尊严的执著追求,铸就了他在艺术上的辉煌。此次接手拍摄电视剧《牛虻》后,吴天明感觉到它的拍摄工作将比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更有难度,因为它的故事不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线鲜明。原小说文学性强,抒情描述特别多,把它改成电视剧,一些非常精彩的描写就得完全变换形式,要丰富人物的形体语言,加进动作情节和精彩对话,变成观众喜闻乐见的视觉艺术,并表现出原著中诗化语言的美感。他说,“此次拍摄《牛虻》,既要忠于原著的精神,又要赋予它现实的视点,不再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样采用散点式结构,而是更多地采用戏剧化的路子,增强它的戏剧性,使剧中人物的矛盾和关系更加集中。剧情发展要相对集中,增强中国观众乐于接受的爱情、伦理等方面的内容,注意挖掘原著中的戏剧元素,而不只把它当成革命斗争的题材来拍。
据了解,投资800万元的中国版电视剧《牛虻》将于4月在乌克兰开机。该剧是先由乌克兰著名剧作家阿历克将原著改编成剧本,再由国内周七月等专家完成最后稿。剧中所有角色,全部起用乌克兰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