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域外道德教育扫瞄

2023年10月15日

□文/葛晓妮

放眼世界,环球各地都很注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并把改善和强化道德教育、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视为教育改革的“重头戏”。

1990年,美国33位大学负责人在《致美国第41届总统的建议书》中指出:“重建失落的传统价值和道德行为,是美国进入21世纪将面临的挑战之一。”书内着重强调“道德教育可谓教育最本质的目的。”当时的克林顿政府也认定:“新政府的核心政策是教育政策。要恢复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开始”。

在亚洲的韩国则尤其注重对国民进行“身土不二”的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在街道上,还是在商店里,即便是地铁的石柱上,到处都贴着“身土不二”的标语。其用意是教育年轻一代深深懂得: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与这块土地密不可分。其引申义为:韩国人要热爱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民族的利益,努力奋斗,强国富民。

在欧洲的英国,还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和“社会道德教育中心”等机构,大力推进道德教育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学校道德教育计划。英国教育部对此还专门颁布了道德教育《大纲》,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向学生传授道德价值观。

新加坡政府则明确表示:“要建立新加坡的新文化。”为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围绕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建设和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价值观而不断采取相应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旨在加强中小学伦理道德教育的“日行一善”计划在新加坡全面实施。全国8.2万名中学一、二年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比如,中学的教师带领学生到老龄俱乐部去交朋友,跟老人聊天,友善地对待老人,既使老人们异常开心,学生也从中吸取到人生经验,小小善举,沟通了两代人的感情。

参与“日行一善”计划的每个学生,都有一本“日行一善册子”。他们可以随时将自己认为是好的、善的行为记下。一年内只要行了80个小善,就能够获得一个铜徽章,让学生佩戴在衣领上。

泰国则注重开展节能活动,培养青少年诚实俭朴的优秀品德。去年5月7日晚9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了一次节电活动,要求各家各户在这天晚上关闭一盏电灯,以节约能源。“关灯,为国分忧”在青少年心目中打下了深深的崇俭烙印。

日本早在1998年临时教育审议会发表的教改报告中就极力强调:“能否培养出在道德情操和创造力方面都足以承担起21世纪的日本的年轻一代,将决定未来的命运,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道德教育。”文部省在同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中也特别指出:“道德教育在培养心灵丰富的人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回顾日本近二三十年,其教育一直是按照“德、智、体”的次序来实践培养目标的。

吃苦是日本孩子的必修课。日本人从幼儿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日本的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几乎每年都要定期举办“田间学校”、“孤岛学校”或“森林学校”,组织他们到田间、海岛或森林去“留学”,不仅让他们了解农村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从小经风雨见世面。比如,一个拥有亿元资产的大企业家有个独生女正念大学,她白天上课,晚上则出外打工,以赚取自己的学杂费。对此,这位“大款”平静地说:“这在日本很普遍,也很正常。

上篇:法国人与德国人的差异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3/20030314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3/14/31268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