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月河岸边一明珠

——记陕西省文明村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

2023年10月15日

大河流日月,江山代古今。安康汉阴,名传古今,人才辈出,曾留下过无数的辉煌。

特别是改革开发的今天,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下,他们以发展乡镇企业为龙头,以非公有制经济为载体沿着农村经济发展奔小康的目标不断前进,经过多年的卓绝努力,创下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今日的太平村,群众安居乐业,文化生活丰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分别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文明村”、“先进村”、“小康村先进党组织”和“陕西省模范村民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发挥优势调整产业兴办企业走致富路

城关镇太平村位于汉阴县西南方的月河岸边,是一个交通方便、风景秀丽的小村庄。全村13个村民小组,980户,3260人。人均耕地0.6亩,有一河两库三塘,阳安铁路、二级公路、汉太路横贯全村东西,军民路横贯全村南北。人心齐且民风淳朴。

要在人均只有0.6亩的耕地上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文章,不是一件容易事。现任村委会班子反复研讨,制定了“发展地域优势,走兴办企业之路”的思路,经济结构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发展。200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358元,2002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元,净增442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全村企业上缴国家利税30万元,发放劳务工资130万元,全村现有砖瓦4个,年产值300万元。大小车辆72台,个体工商户50余户。2002年种植果桑150亩,黄姜170亩,多功能日光大棚8个,苗圃30亩,蔬菜200亩。安装电话400余门,农户通电率99%以上,广播电视覆盖全村,家家都用上自来水。如今的太平村家家户户小洋楼,小康社会有奔头。

勤政廉洁得民心顺民意利国利民

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的太平村人非常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们见原村办小学校舍破烂,已成三级危房,便决定建新校舍。时任村办砖场的曾家庭厂长,号召全民集资,不向政府要一分钱,村民自筹资金50万元,几经努力,新建太平村小学两栋教学楼,教师办公用房一栋,使300多名村民子弟就近入学。近年来有40多名农家子弟从这里考到大、中专院校,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太平村村委主任曾家庭告诉记者:“我们村坚持以法治村,以德治村、切实搞好村民自治。”经过我们多方了解事实正如此,自95年以来太平村没有上报案件,没有群众上访案件,对村民们中发生的矛盾,采用‘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化解原则,全体村民一门心思勤致富,扎扎实实谋发展。太平村八组是全村最大的组,150多户,510人。1997年前在这个组清收“农业四税”时,镇村干部登门将长达45天时间也完成不了任务,如今却不是这样。这几年太平八组村民在村上“两委会”的号召组织下,没有让政府投资一分钱,村民自发集资29.5万元,银行贷款15万元,建成一个中型砖厂,当年投产后效益可观,现在每年上缴国家税利6万元,发放劳务工资32万元,如今的太平八组95%的农户都盖起了小洋楼,村民们富了不忘国家,现在交税是积极主动找村干部,三天时间就完成税收上交任务。

一组刘定本全家4口人,2000年前住的是二间烂房子,常常吃不饱,穿不暖。如今自己办起了粮食加工厂和饮料精加工,年出栏肥猪25头,在2002年折掉旧房建起了4间两层小洋楼,且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每年还有可存上20000余元。

昂首新征途铸造新辉煌

太平村发展的巨大成功,离不开他们有一个思想解放,乐于吃苦,奋发图强,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的村委会好班子。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曾家庭,他吃大苦、耐大劳、不讲索取、只求奉献。使太平村经济不断走向发展,成为陕西第一村,他以非凡的业绩和突出的贡献受到了广大村民的爱戴,并连续多年被评为镇、县、市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和县人民代表。

世纪的风,世纪的云,掀开世纪的春。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安康市汉阴县城关镇太平村人在曾家庭的带领下正在向实施“绿色安康”战略的目标挺进。

山高挡不住过路人,水深拦不住摆渡民。太平村,这颗月河之滨的璀灿明珠正以崭新的面貌、勃勃的生机在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高歌猛进。热情、善良的太平村人正以其执著的信念,不懈的追求,欢迎八方有志之士来汉阴太平村共谋发展,精绘蓝图。

本报安康记者站:唐登林 杨琳

上篇:展现客运风采 铸造服务品牌
下篇:满园春色关不住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3/20030320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3/20/312872.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