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怎样扩大就业?笔者认为与转变社会观念息息相关。举例说吧,望子女成龙成凤的观念在国人头脑中可谓根深蒂固,这自然没错,问题在于:是不是孩子只有上了大学,成为学士、硕士、博士,或曰科技尖子才是人中龙凤,而作为各行各业的职业尖子就不算人才?尽管人们口头上也承认职业尖子是人才,但挥之不去的传统观念仍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象年年热闹非凡。而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问题亦随之产生(其中也不无结构性矛盾,即大家都想去大中城市)。
在观念方面不妨取取西方之经。如据相关资料介绍,在瑞士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便已形成如是共识:孩子上职业学校,只要符合他的爱好与实情,照样有出息。而对一个国家教育制度而言,不能只培养科学尖子,还要培训职业尖子。基于这种观念,瑞士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学生开始分流,约70%的毕业生走上职业学校的道路。由于各类职校都依托于本行业和大公司,故学生毕业后就业不成问题。整个社会对职校生亦很看重,干得好,照样鹏程万里。相关调查显示:在日内瓦事业有成老板中,有75%是职校出身。同时,科技和学术发展也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支撑,难怪仅有700万人口的瑞士,居然出了16个诺贝尔奖得主!“他山之后,可以攻玉”,以上文字对转变我们的就业观念及加强职校教育当不无启示吧。
■柯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