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澄城县政府一声令下,“黄包车”被取缔了,城区街道秩序显得整端了好多,但近千名当“黄包车夫”的下岗职工却立时又没有了生计——
我们何时再有饭碗
本报讯 澄城县的一些从事“黄包车”营生的下岗职工来报社反映说,县上突然取缔了“黄包车”,他们又一次失去了工作,生活没了依靠。希望记者能替他们呼吁一下,让县上能重视他们这近千名下岗职工的生存问题。
据了解,从3月10日起,被人们称之为“黄包车”的人力三轮在澄城县县城的大街小巷中就看不到了。这1000多辆人力三轮霎时绝迹,出行的群众有些难以适应,但更难适应更难忍耐的是这些“黄包车夫”,因为苦力卖不出去,他们吃饭都成了问题。
3月4日,澄城县人民政府颁布了一则《关于整治城区交通秩序的通知》,其中第四条规定,“坚决取缔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在城区从事客运活动,严禁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在南北大街、东西大街、中心街、古徵街从事货运活动。”第九条规定,“对违反本通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严管重罚;对防碍、阻拦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从重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迫于如此巨大的压力,“黄包车夫”们只能歇业停运,赖以糊口的营生中断了。来自澄城县爱心人力车服务中心的一名三轮车夫反映,爱心人力车服务中心是2002年6月26日办理的营业执照,中心的人力车夫每人向交警队交了50元钱办了人力三轮车牌照,又按照澄城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的规定每月上交占道费10元,如今说取缔就取缔了,这些牌照及收费规定又算什么名堂?
澄城县县城城区内运营的三轮车有2000多辆,客运三轮约有1700多辆,而从业人员有半数以上都是该县印刷厂、渭北电石厂、煤矿等单位的下岗职工。
澄城县政府的一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县城城区这么小的地方都有2000余辆三轮车营运,使原本窄小的街道显得更为混乱涌挤,且2000余辆三轮经审批准许营运的仅有400多辆。为了整治城区交通秩序,创造一个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县政府出台了这一通告决定严厉整顿,下一步将联合城建部门对三轮车营运重新进行审批,规范人力三轮市场。
在问及这些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时,这位官位称,政府正在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城区交通秩序进行整治是件好事,但好事也得周详地办。政府在做出整顿交通秩序的同时,就应考虑到这些职工的出路问题。现在这么多的下岗职工赖以生存的行当猛地被取缔了,他们一下子又找不到事干,靠什么吃饭呀?
这些下岗职工希望县政府在出台决策前,能从他们这些下岗职工的角度多想一想,他们希望政府正在积极研究解决的时间不要太长,因为生存问题是等不得长时间的。
3月19日,本报又接到澄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来函,称政府将在集中整顿之后,由有关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规范人力三轮车货运秩序,既保证这部分车主的生活不受影响,又保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本报记者 宋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