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廉”了何以不“生威”

2023年10月17日

俗话说:“公生明、廉生威。”“公生明”就不说了。“廉生威”,也就是不贪不占就能树立威信的意思。真的如此么?我看未必。在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虽然很廉洁,但在职工群众中还是威信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威信。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廉”了何以不“生威”?细思之,主要原因不过有三:一是明哲保身。有的领导干部仅信奉“洁身自好”,对身边的人和亲属等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现不廉洁的人和事,不是及时批评、教育、帮助,而是无动于衷,不闻不问不管。怕批评了同级不利于共事,批评了下级丢了“选票”,批评了亲戚朋友伤害了感情,怕暴露了问题有损单位、部门的形象。如此“老好人”哪有“威信”可言?二是廉政不勤政。这类领导干部仅满足于不贪不占,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足进取,不求建树。在他们的领导下,单位死气沉沉,工作毫无起色,企业没有生机,亏损较为严重。如此工作不力,管理无方,自身虽然廉洁,也不可能“生威”。三是不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公仆意识淡化。一些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较强,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他们的“你是民,我是主”的意识浓厚,只要求职工付出,不关心群众生活,把职工群众的冷暖视为小事,置之不顾,由此疏远了与群众的关系,甚至伤害了职工群众的感情,这些领导干部虽然既“廉政”又“勤政”,在职工群众中也不会有威信。

所以笔者认为,尽管“廉洁”是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是在职工群众中树立威信的前提,但不是树立威信的唯一条件。作为一个合格、称职的领导干部,在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同时,还必须把所属范围内的风气搞端正;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促使各项工作登上新台阶;要时刻关心职工群众的疾苦,调动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也只有这样,职工群众才会信服你、尊重你,才能在职工群众中真正树立起威信。 ■谭贤邦

上篇:招用下岗职工有“社保”补贴
下篇:旬阳工商解决一起重大伤残赔偿案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4/2003041503-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4/15/325689.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