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读书去俗

2023年10月16日

□文/阎可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遂知道世上最博大精深的是书籍。我18岁参加工作以后,读得最多的是与自己业务有关的书籍,那些书读来没有轻松愉快的感觉,它也不引人入胜,至今给我的感觉便是“啃”。那时读书不是为了“黄金屋”,也不是为了“颜如玉”,而是为了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巩固“饭碗”。这一阶段的读书有一种强迫感。但世间所有事物都是正反两个方面。由于专业书籍读来很是枯燥,便在工作之余,“啃”书之余,沏一杯茶,躺在床上,陶醉在闲书里,自感与高层次人物对话,无异于与智慧人交谈,油然生出,生活最美,谁能与我分享?安徽黟县西递村的“履福堂”有一副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正如这联所说,我把专业书籍与自己喜欢看、看起来感觉轻松愉快的书结合起来读,倒真地体味出了“为善最乐,读书更佳”的真谛。书籍的确使我历经了扑朔迷离的悲喜剧,透视了五颜六色的人生。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方知读书也不能只用一种方式,不然就要尝到苦果。如今已到了知天命,方知半辈子最欠缺的是读书少且不系统,把自己认为有情趣的书读得太认真,这只能算是用它来放松了一下情绪,而不能认为是真正的读书。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摆脱俗气。”他认为:“人之初生,都是好学好问,及其长成,受种种俗见俗闻所蔽,毛孔骨节,如有一层包膜,失了聪明逐渐顽腐,读书便是将此层蔽塞聪明的包膜剥下,能将此层膜剥下,才是读书人。”宋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日日读书,读好书,就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读书的真境界。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是善于凭借他物也。读书去俗。我下半辈子,还是想用多种读书方法,剥下蔽塞聪明的包膜,去寻找读书的真境界。

上篇:大树进城的背后
下篇:影坛硬汉李幼斌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5/12/317731.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