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工会组织是一个群众组织,工会干部的职责就是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因此,有人就说,工会整天和职工群众打交道,不可能发生脱离群众的问题。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一些工会干部,工作十分辛苦,为什么却得不到职工群众的理解呢?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考察我们的日常工作,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的存在,必定蕴藏“脱离群众”的危险。
其一是官僚主义。我们常说,工会干部不是“官”,工会组织不是“衙门”。但是,我们这里也有“级别”,也还“参照管理”,我们一些干部本来对工会工作就不感兴趣,对为群众服务的事情就不上心,他违心地到工会来,为的就是“级别”和“位子”,因此,他要对职工群众“摆谱”、“端架子”便是当然的了。
其二是形式主义。靠活动推动工作是工会工作的主要方式,这是由群众组织的性质决定了的,但是,几十年一惯制、老一套,春夏秋冬四季歌,只会其一,不会其二,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没有新意,不会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劲费了,钱花了,效果却不见得好,职工群众也不买帐。
其三是本位主义。我们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但如果在为基层组织和职工群众服务的同时夹杂了“个人本位”、“单位本位”或“本级本位”,则必定出问题。现在我们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其实并不复杂,也不难解决,要害就在于我们如何跳出“本位主义”,处理好工作的缓急和利益的轻重。
其四是唯上唯书。由于评价标准的偏差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把上级的要求看得重,把基层群众的满意看得轻,对“死规范”认的多,对“活实际”讲的少,因此,我们一些“工作”看上去“轰轰烈烈”,异常热闹,但职工群众的评价却不高,有的群众评价我们某些工作是“自娱自乐”。
以上问题虽不是工会工作的主流,但我们绝对忽视不得。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工会工作者只有心里装着职工,凡事想着职工,工作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迈开脚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困难职工最多的地方去,到职工意见最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去,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我们才能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