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明珠灿灿照千秋

——记自强不息的安康市岚皋县水泥厂

2023年10月17日

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岚皋县城外,在波光潋滟、碧流如镜的岚河之滨,在相依相伴、高耸入云的天柱山下,有一绿树掩映、楼房映辉、风景如画的处所——岚皋县水泥厂。该厂优质水泥不但畅销安康地区及湖北、四川等毗邻县、市,而且屡获殊荣。先后获省、市、县“重合同守信用”“优秀企业”“诚信纳税户”“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党委书记兼厂长程良仁同志也以诚信、实干而获国家建材总局人事部授予的“劳动模范”称号。辛勤的汉水催绽了灿烂的鲜花。声誉鹊起的岚皋水泥厂成为蓝天、白云、青山、碧水之间一颗灿灿明珠。

荡气回肠的创业歌

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价值,应用一条较为崇高的标准来衡量,这就是行动,当然也包括岁月。回顾岚皋县水泥厂的欣欣向荣与稳步发展,除了有县委、县政府与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有一批积极肯干、无私奉献的职工外,还有一个敢于拼搏,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头雁——程良仁。这位年近60,个子不高、相貌平平,但精神抖擞、谈吐不俗、思维敏捷、紧跟时代步伐、土生土长的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铮铮的硬汉,用智慧和汗水,用真诚与奉献取得了一个个辉煌,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岚皋县水泥厂始建于1973年。虽然经过多年的创业与滚动发展,但仍然是一个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累计亏损几十万,濒临倒闭的企业。1984年,工人身份的程良仁被组织任命为岚皋县水泥厂厂长。上任当年,企业便扭亏为盈,产量比上年翻了一番,同时产品质量也达到了国家标准,厂子开始兴旺,职工开始面露笑容,人们开始刮目相看。但问题却接踵而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将逐步淘汰4.4万吨以下的水泥厂,而该厂却是一个年产1.5万吨水泥的小厂,不用说属于首批淘汰对象,怎么办?愁容布面的职工们再次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程厂长。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拉动和振兴,经过深思熟虑的程厂长拿出了一套整改方案,经有关部门专家论证后,决定新建一条5万吨水泥生产线。按国家标准新建5万吨水泥生产线需建设资金2千万元,而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加起来才800万元,怎么办?程厂长决定自筹资金完成技改。他要求自己在技改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力更生,勤俭创业,脚踏实地干事业。在他的带动下,全厂职工开展了“跨世纪立功竞赛活动”,深挖科技潜力,广泛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程厂长亲自设计并参与制造了价值5万元以上设备三套,3万元以上设备21套,500元以上套件18件。为了节约资金,在职工中又开展了“双增双节活动”,提倡职工节约一块砖、一铲煤、一度电。为了使5万吨水泥生产线早日投产,程厂长带领全体职工不分昼夜地扑在工地上,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义务献劳2526个工日,节约资金20多万元。同时又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先上主线,后上辅线,利用时间差,使资金周转顺畅。值得一提的是,厂长领导研制的“立窑”,既提高了水泥的产量和质量,又大大的节约了能源。这一成果荣获省职工技改奖励基金会三等奖。更叫人欣喜的是当年便创利税60万元。这一壮举使岚皋水泥厂起死回生,从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机会光顾有心人。程厂长看准本地区铸钢和耐磨铸件的生产是一个空白以及本地有充足的废旧钢铁的优势,及时发动职工和企业共同集资60万元入股,办起了岚皋县第一股份制企业——铸钢厂,当年筹建便当年投产盈利。同时还利用岚皋公路从厂门前通过,宽阔的场坝,河边充足的砂石等优势,建起了水泥预制分厂,生产不同型号的水泥预制件,这样不但扩大了生产规模,也收到好的经济效益。紧接着,又整体收买了江岚精密铸造厂兴建的5万吨熟料生产车间,兼并了破产后的县煤矿筹建建材分厂,购买了县塑料纺织厂全套设备,实现了水泥包装袋配套生产,初步完成了顺岚河的百里建村厂区。

自强不息的奋进歌

有哲人认为,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在技改成功后,程良仁清楚的认识到,要使企业走上正规并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还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的改革创新。因此他针对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用人体制不顺等症结,适时地开出了“产多产少在于销,销多销少在于质,质优质劣在于管,管好管坏在于人”的良方。同时强调人才的培养和企业形象的塑造,毅然决然地点燃了治病强厂的三把熊熊大火。

程厂长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僵死的用人制度。他一举打破了干部与工人、正式工与合同工、临时工、农用工的界限,实行量才使用,论绩上岗,他的两名副厂长是合同工,几名车间主任是临时工。程厂长的第一把火,“烧”出来了一个人才荟萃,力量强大的中层队伍。程厂长的第二把火“烧”向了松散的纪律。“炙烤”之下,严格细致的质量检测细则和纪律考核办法,从约束厂长到食堂管理员的几十条治厂法规相继出台,形成了生产经营行行有标准,项项有要求,人人都有明确的责、权、利。在实施严格管理的同时,又注重关心职工,爱护职工,热心帮助职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对企业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和信赖感。为此厂里还成立了“职工互助基金会”,职工工伤住院,厂主要领导12小时内必须赶到,职工生病住院,厂领导必须24小时赶到。同时做到工资按时发放,养老、医疗保险、职工福利全部到位。这样将管理的钢性和人情味相融合,让管理无情又有情变为现实。制度约束了每一个人,也规范了每一个人,更取悦于每一个人。程厂长的第三把火是在生产车间推行了“吨水泥工资工含量包干”经济责任制。每名职工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获得相应的收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随后又逐步把行政后勤人员的工资与生产的数量挂钩。这样不但激活了机制,也激活了人才,还极大的提高了职工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企业兴衰,体现着职工的精神面貌。为了使企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程厂长和厂领导班子又把着眼点放在了人才的问题上,大搞智力投资、努力培养人才。厂长有句名言:“思路决定出路,人品铸造精品”。厂里从不放弃专业参观、进修机会,同时还积极输送优秀工人到省内外行业技校和大专院校学习。几十年来,共投入培训费20多万元,全厂有60%的职工受到过不同程度的专业培训,先后有30多人到大专院校学习。程厂长带头刻苦自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陕西省建材职工学校。因工厂离不开他,职工离不开他而放弃,采取自学的方式,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为了展示企业面貌,构造企业文化,程良仁多方筹集资金100多万,建起了职工宿舍楼,又先后投资10万元安装了有线电视,为各车间、各科室配置了彩电,订报刊20多种,办起了图书室、阅览室。同时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不同的文体活动和竞赛活动,展示了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关注生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已为世界所认同,国民所认同。以程良仁为首的厂领导为了避免或减少水泥厂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不惜血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先后购进了一系列环保设备,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职工自己动手对厂区进行美化和改造,兴修花坛,构筑花莆,广种花草树木。走进岚皋水泥厂,就仿佛走进一座花红柳绿的公园。占地近40亩的厂区已全部绿化,草地青青、垂柳依依、百花争艳、绿树成荫、天高云淡、空气清新,是一座融工作、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花园式企业。

本报安康记者站 唐登林

杨琳 陈友兵

上篇:为中国命题创东方哈佛
下篇:没有了
分享到

© 2023 陕西工人报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szb.sxworker.com/Img/2003/7/2003072304-1.jpg
陕西工人报
http://szb.sxworker.com/m/content/2003-07/23/324035.html
陕西工人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