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锦春
一个社会的底线是什么,或许是见仁见智,然而,其基本的答案是公正。以此作为社会的“底线”,是一种理性的价值追求。人心公正,其言其行方可合乎自然规律,合乎社会规律;公正才有公信,才具有道德力量、人格力量和社会力量,产生社会凝聚力。“公与私不两胜,利与害不两能”,“以公灭私,民允其怀”,道理就在这里。
公正作为人的基本道德元素,是为人之基、做事之本。有句话如今很流行:“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录像影像,不如百姓印象;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因此,维护社会的公正,仅靠个人的道德自觉是不够的。一个社会不仅需要榜样,更需要铲除不公的机制。
“说你行你就行”的做法难以服众,在于公正性打了折扣。即使伯乐的道德完美如圣人,相马也难免有走眼的时候,更不要说那些假伯乐、贪伯乐了。体育比赛少有纠纷,因其有透明公正不具“弹性”的规则,金牌得凭实力拿,皇亲国戚王室贵胄也不例外。赛场上赢得尊严靠真本事,人要赢得民心靠自身的德才与作为。权力、金钱、地位并不能使人获得加倍的尊严。好比足球比赛,附加上这种精神那个主义,未必胜券在握。倘靠“黑哨”帮忙赢得比赛,更无尊严可言。承认技不如人而不妄自菲薄,以一种快乐高昂的状态去拼,永不言败,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即使输了也满怀壮烈,同样会赢得对手的尊敬。可怕的是认不清自己,把帐记在客观头上,动辄指责这不公道,那不公正,才真是不可救药了。
诚信是公正的内核。有人统计,一个投机者的“成功”,会使100个诚实者受到伤害,1000个旁观者心理失衡。见利忘义,背弃准则,不公平的竞争,毒化了社会生态,已经扭曲了我们民族的平常心。如果疑神疑鬼成为民族性格的一部分,防人之心变为常态,这代价太过巨大。抛开精神层面,由于缺乏诚信带来的社会成本、生产成本的消耗也十分惊人。因此,公正也是生产力,谁也不想做“小人”,但如果“小人”遍野且效益可观,让人如何“君子”得起来?
一座花园无论多么美丽,如果不精心养护,经常修剪除草,仅一个夏季就能让它荒芜。如同杂草足以毁掉花园,一个人放弃对公正的追求是危险的。理性打盹的时候,人性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地位。因为在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许多诱惑——金钱的威力,地位的荣耀,名誉的光环等等,它们其中的任何一种只要在人的身上滋长蔓延开来,都足以使生命的火焰减弱或熄灭。同时,面对充满变数的外部世界,只有用文明的基石,信守公正的准则,提升人的良知和理智,从而使真善美成为人生的主题词。
现代社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科技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高楼后面有阴影,霓虹灯下有血泪,纯朴、无瑕的品质却越来越鲜见。在商业社会里,我们的出发点和归宿有多少诚意,不是一纸承诺所能达到的。事实上,是公正与诚信创造了奇迹,在她的面前其他招数都显得苍白无力。不要追求外表,它会改变;不要追求享受,它会害人;不要追求名利,它会消失。一个人,无论他多伟大,都不会无所不能,造物主不可能把世上的一切好东西都赐于一个人。还是追求公正吧,它会给人带来温暖,让社会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