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琳
一棵树龄高达4500岁的“将军柏”到底得了什么病了?全国各地数名树木研究专家怎样对其望、闻、问、切的?能否将其治愈?带着几分关切和好奇,记者来到了古老的嵩阳书院,观摩了专家对“将军柏”的精心治疗过程。
千年古柏 重病缠身
嵩阳书院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它与河南商丘雎洲的“雎阳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四大书院”。与其它三大书院不同的是,嵩阳书院的出名并不仅仅是它的“书”,因为它院内有两位名声显赫的“大将军”和“二将军”。
“大将军”和“二将军”其实是两棵躯干粗大、枝叶繁茂的古柏,树龄已高达4500岁。
嵩阳书院内原有三棵“将军柏”,只是最大的那棵柏树——“三将军”英年早逝,如今只剩下“大将军”和“二将军”。
相传两千年前西汉元年(公元前110年)的正月,汉武帝刘彻来嵩山游览。走到嵩山南麓的嵩山书院,刚一进门,看见一棵柏树身材高大,枝叶茂密,便随口赐封它为“大将军”。随后汉武帝在大臣的簇拥下朝院内走去。穿过二进院,迎面又看见一棵大柏树。这棵柏树要比“大将军”大几倍,汉武帝心中颇为懊悔,但自己贵为天子,金口即开,不容更改。最后他指着面前的大柏树说:“朕封你为二将军。”随同将军觉得皇帝封得不合理但没办法。来到藏书楼前,汉武帝又见到一棵更大的柏树,心想怎么一棵比一棵大?但我已赐封在先,岂能改口!于是遂对柏树说:“再大你也是三将军了。”
“三将军”认为自己是嵩山最大的柏树,被封为“三将军”,又恼又怒,它突起一枝直插天际,好象与人争斗的样子。可惜它在明末被火焚烧。
“二将军”虽感委屈,但不敢直说,把肚皮气炸了——如今树干炸裂。“大将军”深感受之有愧,没脸抬头见人,因而经常低着头弯着腰一一树冠下垂,不敢见游客。
虽说历经了4500年的风吹雨打,但二位将军的体态仍然雍容华贵。“大将军”树干长约6米,高12米;“二将军”更是了不得,它的周长近15米,身高18、2米,冠幅17、8米,树干要10个人才能合抱,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被称为“华夏第一柏”。
如今,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经过这两棵“将军柏”时,都会驻足仰慕,惊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和魁伟的身材。
然而,今年年初,被誉为“华夏第一柏”的“二将军”突然“身染重病”,不仅树叶灰化,树皮死亡,而且树体腐烂严重,珍贵的千年古柏生命是岌岌可危,
病在树身,疼在人心。为了挽救这棵植物界的活化石,登封市文物保护部门开始对其护理保养。虽花费了不少心血和财力,但“二将军”的病情仍在一天天地加重。看着“二将军”痛苦的样子,登封市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就于今年6月20日,向全国树木研究专家发出了求救的信号,希望能拯救“将军柏”。
专家会 诊对症下药
接到登封市文物保护部门的急电,全国数名树木研究专家于7月2日匆匆赶到嵩阳书院,开始对“二将军”会诊。
针对“二将军”的树叶灰化,树皮死亡,树体腐烂等严重的病症,来自北京的专家、高级工程师李锦龄等人对“将军柏”查出病症及制定良方:
一是树体腐化严重,表皮死亡85%,树一干空洞达90%,目前只剩下5条生命线。
二是病虫滋生严重。紫蚊羽,红蜘蛛、蚜虫等虫害侵袭肆虐,致使“将军柏”体无完肤。
三是由于大自然气候变迁,地下水位下降,土壤板结,造成“将军柏”营养缺乏,使树叶灰化严重。
找到了病情症结所在,专家们对“二将军”开出了药方:药物治疗、支撑修饰、“美容”植皮、改良土壤结构。
药物治疗。用配好的药,定期对古柏喷洒,消灭虫害,还古柏洁净“皮肤”。
支撑修饰,“美容”植皮。在腐朽的树体内植入一些骨架,再从其它地方移植“表皮”,并加以修饰。
按方治病 重现青春
登封市文物局和嵩阳书院从7月10日开始,按照树木专家开出的药方,对“二将军”拯救。
改良土壤结构。这一步是最关键的,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在古树周围开挖壕沟,将科学配置的土壤埋于古柏周围,使古柏慢慢地吸取“营养”。工人们先在“二将军”周围10米远的地方,翻出近700米的水泥地,然后换上了手工泥制透风砖。登封市文物局副局长郑建伟告诉记者,换上这些透风泥砖,等于给“将军柏”安上了“氧气瓶”。
以前“二将军”周围只有六七平方米的地方,游客可以随意进来,加上周围都是水泥地,造成古柏附近的土壤板结,严重缺铁、缺氮,水分也不充足。现在他们在“二将军”周围共进行了三重保护。最里面一层挖上沟,把自配的土壤埋在树周围;第二圈围上近100平方米的土,用栏杆隔开,里面种上一种叫白三叶的植物,用来固氮和保墒:第三重就是把水泥地换成易存水的手工泥制透风砖。
怕“二将军”过分负重,人们特意在它两边旁逸斜出的两个大枝丫下面,撑起两个支架撑住,以防止枝丫断裂。
郑副局长告诉记者,前期对“将军柏”的“手术”已收到成效,这次治理工作全部结束,为了拯救这棵古柏,我们花了60余万元。
8月9日,记者在嵩阳书院看到,“华夏第一柏”已无生命之忧,“二将军”枝繁叶茂,正重新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