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媒体针对下岗工人“到国营单位、有固定岗位才算就业,依靠组织安排才算就业”等陈旧观念,发了“关键是转变观念”、“观念一变天地宽”等文章。我想,在请他们“转变观念”之前,是否先要明确——
下岗工人的陈旧观念,不是天生就有的。“存在决定意识”,是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给他们“刻”下的。他们是改革“阵痛”的承受者。正是他们顾全大局,承受“阵痛”,才使大家享受到改革成果,他们是我们可尊敬的感谢对象,不是一般的教育对象。这类“转变观念”的文章,最好请再就业明星写。这样,可以少一点居高临下,多一点促膝谈心,少一点空虚说理,多一点实际体验,少一点“打通思想”,多一点情理交融,效果可能会更好。
转变观念,要有一个过程。转变一个认识,不像战土在操场上练“左、右转”、一声令下,即可完成。新中国建立已半个多世纪了,但封建观念至今仍在毒害我们。什么拉关系、走后门、搞宗派、耍特权、欺上瞒下、以权谋私、玩弄权术、一言堂、官本位、人治现象……不是天天都活跃在我们身边吗?其根源不正是残存的封建观念在作祟吗?所以说,转变观念不是短期内发几篇文章就能奏效的。要耐心等待,要热情鼓励,要为“转变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不要动不动就指责下岗工人“观念陈旧”,因为这并非他本人之过呀!他们在经济上已承受“阵痛”,不要再给他们思想上增添“阵痛”了。
观念陈旧,不纯是认识问题,也有实际问题。要转变观念,既要讲道理,也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解决得好,更有利于道理入心、入脑。就像广大群众拥护共产党,不是个个先学了《党章》才去拥护的,而是先实际感受到党解放了他,才去拥护的。请下岗工人转变观念,最根本的是要做好再就业工作,缩短“阵痛”期。北京市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对“爱面子”都给予照顾,体现“以民为本”思想,创造“体面就业”形式,让就业者“产生价值感和荣誉感,要感到快乐”。愉快就业了,生活改善了,便会自然淡忘过去,而积极投身改革。北京市这样安排再就业,真可谓殚精竭虑,体贴入微。他们以解决实际问题来推动观念转变,是更积极有效地促进观念转变。值得认真学习,大力推广。 (据《杂文报》高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