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子
现如今,文坛上冒出几个少年俊颜都算不得新闻了。今年最火的畅销书《幻城》,据说是高三学生郭敬明为调剂紧张学习生活的戏笔之作。郭敬明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两届一等奖得主,很有实力,一直就在等待一个突破的契机。借《幻城》获得的盛誉,立即有聪明的出版社乘势推出《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读者反应竟然也相当热烈。
“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向就是批量生产少年作家的工厂,最著名的产品就是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他们也都渐渐成了气候。不算他们,这些走红文坛的少男少女像郁秀、张天天、胡坚(刺小刀)、春树、金今、蒋方舟、窦蔻……队伍越来越长,影响越来越大,年龄越来越小。文坛因此很热闹的同时也多少显得有些吵闹,因为这些小家伙们带来了太多的话题。
名副其实还是倚小卖小
小作家一本接一本地出书,质量究竟如何?应该说其中确有精品。有位著名儿童文学家,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如今的少年写作常常令人吃惊,它使我看到一个民族的语文水平忽然地、简直无法解释地提高了,我对未来我们这个民族的语文水平抱了极大的希望。”
很多小作家的作品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胡坚的网络小说《岳飞传》看似荒诞不经,却得到著名学者钱理群激赏。钱理群说看完书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感觉是自己老了,该退休了,胡坚的表达方式让我不习惯。第二个感觉是胡坚好像比我老,我比胡坚天真,胡坚行文中对中国的历史、现实看得似乎比我还透。胡坚语言运用的能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与反思能力所达到的深度令人惊异。曹文轩盛赞敦敬明的《幻城》背后“是一个人的才情、天趣、知识、智性与创作力”,他说该文让人看到了“幻想的美妙价值”,这种幻想轻灵、浪漫、狂放不羁,被他称为“大幻想”。他说中国文学的可检讨之处,就在于若干年来停滞于摹写,摹写的能力是很基本的,“虚构才是更高一层的能力,才能使小说具有飞翔的快意与美感”。
然而事实上小作家出书差劲的也不少。哗众取宠,拿腔作调,愣充成熟,故作偏激之语,几乎成了小作家的通病。而他们对性和暴力的描写引起社会普遍反感。一位批评家十分感慨,很多少年作家令人不解,这个世界究竟在哪里伤害了他,也不知他的内心之灰色到底是否来自于他的生命经验和生命体验?
能否不再“伤仲永”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我们的少年作家很有可能会被整个社会宠坏。文艺界和出版界将其捧得过高,极度夸大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他们知识的片面、基本功的欠缺视而不见。
前两年,韩寒一部《三重门》卖了八十几万册,考试成绩多科不及格也成了传奇事迹。这种情况下韩寒的心态不可能不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今天他直言写作就是为自己新买的跑车挣汽油钱,至少已经失去了当初对文学的真诚。再看看韩寒的作品,《零下一度》已经露出掺水的迹象,新书《毒》更令人感到质量明显下滑,颇有卖名之嫌。缺乏理性的狂言,不成熟的思想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夭折的因素,炒作只能风光一时,只有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才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唯一途径。
少年作家尚处在成长阶段,任何吹捧和扼杀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引导,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假如不幸韩寒真的重蹈仲永的覆辙,应该说一些不负责任的社会舆论难脱责任。
天才少儿背后的父亲母亲
“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常情,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人们对天才少年作家的背后很感兴趣,他们的家长做了些什么?6岁写出12万字长篇小说的农村儿童窦蔻,其父母的循循善诱很值得我们借鉴。
小窦蔻父母文化不高,但孩子两岁半起,父母就为他制订了学习计划。先开始爸妈写字教他认,但孩子并不感兴趣,爸爸就动脑筋编识字故事,在父母颇费心思的引导下,没上过幼儿园和小学的窦蔻认识了四五千字。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也通过自学拿到大专文凭。在没什么家具的家里,却有2000多册藏书,几乎耗尽了一家人打工的收入。4岁半时,窦蔻开始写日记,每天把爸妈讲的故事记下来,为写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5岁开始发表了10多篇童话、散文,20多幅绘画作品。小窦蔻有今天的成绩,父母功不可没。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家长是否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把写作当成孩子成名的捷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却是对孩子的伤害。
少年作家的读者群在校园,很多孩子把他们当作偶像。他们鼓吹的“出名趁早”、“退学写作”,对孩子影响很大。然而鼓励众多的未成年人挤上艰辛的文学小道,这是否理性?必须承认,文学这行当,需要天赋、激情、敏锐的语言感觉和勃发的想象力,并非适合所有人,也不是只是后天不懈努力就一定能达到某个高度的。也许有些孩子适合写书出书,有些孩子就适合做永远的读者。正如作家苏叔阳所说:作家不是惟一神圣的职业!青少年正在打基础的时候,他们未来可选择的道路十分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