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让人想了几十年,象捉迷藏一样,说穿了其实还是人类自己帮自己,好比师傅,教你这样那样,带你慢慢进入而立之年,扶你艰辛步入家庭。即使师傅撒手松把,在你每天早上照镜子的时候,师傅的音容笑貌也就是镜子了,尤其是你坚信“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是不可违不可欺的人生准则时,对师傅的心情就蛮有点宗教的味道了。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是拜师学的艺,敬师如敬神,所有的医功归师傅不说,过年、过节、过寿、过事,再忙也不敢忘却,不会错过,一生兢兢业业,很受乡邻街坊赞可,其实他的医术早就超过师傅,而他始终没有一点非份之想。我拜师的年代已经不需要我朋友学医拜师的那种三叩九拜了,签一份师徒合同,两三年定职后,合同自行终止,而且师傅的确定也是不由己,单位领导把你分到哪个岗位,那个岗位上的“老人手”,无论年老年幼,不说技艺高超,只论工龄长短,比你先到岗,哪怕早你半年也是你师傅,那种神圣的地位,神秘的光环被时代改造得了无痕迹。好在我师傅真的成了我的支柱靠山,想家了,失恋了,和谁斗气了,师傅总是一个撒气桶;螺丝拧断了,不小心短路烧保险了,师傅总是来打扫残局;一个月工资花不到头,只要师傅在,心就不慌;难干的活干不完,只要有师傅,心里就不急;就这样在师傅的影响下,我慢慢地,也象师傅一样,干事沉稳了,说话有退路了,私人交往有分寸了,举手投足,一颦一蹙,无不透着师傅的影子。尽管我没有尽我朋友的那种尊师之道,但我和师傅也是形影不离。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就在我翅膀硬了能独挡一面的时候,我师傅退休了。我们最后分手是在送他上车后,我又追到车窗口和他的久久相视,此时我们俩都知道,说什么哪怕是半句话,都是多余的。师傅离去后,我惆怅了很久,心里没有了展翅高飞的底气,但在工作中,我力争填补心灵空虚的唯一做法,就是埋头多干活,几竿子够不着的事也去捣鼓。闲下来可不是滋味,心里总在嘀咕,我师傅经验那么丰富,责任心那么强,单位怎么就不留下他呢?师傅退休后,“师傅”这个命题作文我只能是白纸一张,就在我稀里糊涂也当上师傅,成天有两个小徒弟师傅长师傅短地吵吵着围着我转的时候,我才渐渐地在心灵日记本上写上了关于“师傅”的题纲。徒弟——师傅,师傅——徒弟,这就好比人类社会的延续一环扣一环,连绵不绝。“师傅”的消失,并不是他的经验、责任心社会不需要了,他的徒弟们懂得来思考这个问题,并努力承担起师傅的职责时,“师傅”就是不灭的,万古流芳的,对人类有益的,最动听的一个名词。此后我心里最急,最要紧的事,就是让我的徒弟及早出师,另立门户,不要等到我退休了,才有他的出头的日子。我想这也是我师傅所想所愿的吧!
师傅是铁路的信号灯,师傅是长江的航标牌,师傅是人生的智慧泉,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是否都有对师傅的一份甜美的记忆呢?